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仙子

陈仙子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疫苗
  • 1篇痘苗
  • 1篇痘苗病毒
  • 1篇痘苗病毒天坛...
  • 1篇中和抗体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原性
  • 1篇免疫原性研究
  • 1篇抗体
  • 1篇艾滋病
  • 1篇艾滋病病毒
  • 1篇DNA疫苗
  • 1篇HIV-1疫...
  • 1篇病毒
  • 1篇PRIME-...

机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篇康延申
  • 2篇李勋
  • 2篇齐智
  • 2篇陈仙子
  • 1篇刘莹
  • 1篇张其程
  • 1篇任丽
  • 1篇牛德云
  • 1篇刘颖
  • 1篇张舟
  • 1篇凌大伟

传媒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HIV-1疫苗prime-boost策略免疫间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不同的DNA、重组痘苗病毒、蛋白疫苗免疫间隔在HIV-1疫苗prime-boost策略中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为建立最佳免疫方案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小鼠进行3针DNA初免,之后分别间隔3周、6周、12周、16周免疫重组痘苗病毒VTKgpe;对小鼠或兔子进行3针DNA初免,间隔16周免疫VTKgpe,之后分别间隔4周或8周免疫gp140蛋白。末次免疫后2周检测HIV-1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DNA初免-VTKgpe加强间隔16周效果最佳,诱导的HIV-1 Env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105,分泌IFN-γ的T细胞数为5 966.4/106细胞。DNA初免,间隔16周VTKgpe加强,之后间隔4周或8周gp140蛋白加强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NA疫苗初免,16周后VTKgpe加强,4周后gp140蛋白加强可诱导较高的免疫应答,同时更为适宜临床试验及商业化应用的需要。
张舟齐智刘颖刘莹凌大伟康延申陈仙子张其程李勋邵一鸣
关键词:DNA疫苗痘苗病毒天坛株
HIV-1膜蛋白gp140三聚体疫苗的构建和免疫原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构建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CRF_07B/C亚型(HIV-1CN54)膜蛋白gp140和gp140FdFc三聚体疫苗,比较其免疫原性。方法构建gp140和gp140FdFc重组质粒,将质粒分别瞬时转染293F细胞,120小时后收获上清液,经纯化、浓缩、PBS置换、BCA试剂盒检测蛋白质浓度后,利用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分子量大小及纯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与阳性病人血清的反应性。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分别免疫兔子,取兔子血清,ELISA检测血清抗体,并通过假病毒系统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比较gp140和gp140FdFc的免疫原性。结果成功获得基因重组gp140和gp140FdFc蛋白。免疫兔子后,gp140和gp140FdFc蛋白质均有很强的体液免疫应答,抗gp160抗体滴度分别为2.24×105和4.48×105,但gp140组未诱导出中和抗体,gp140FdFc组对4种假病毒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结论 Gp140FdFc三聚体能诱导兔子产生较强的结合抗体和一定的中和抗体反应,可作为潜在的HIV-1免疫原进行疫苗研究。
李勋任丽陈仙子康延申牛德云邵一鸣齐智
关键词:疫苗中和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