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仪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东莞市2009—2013年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东莞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 B)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Hep B的AEFI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全国AEFI监测系统,收集东莞市2009—2013年报告Hep B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2009—2013年共报告Hep B AEFI 182例,报告发生率53.18/10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78例,报告发生率为22.79/100万剂次;异常反应84例,报告发生率为24.54/100万剂次;偶合症20例,报告发生率为5.84/100万剂次;男性95例,女性87例,男女性别比为1.09∶1,<1岁婴儿占74.73%。主要临床症状为过敏性皮疹、发热、红肿/硬结。Hep B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3剂次和接种后≤2 d,分别占57.41%(93/162)、97.53%(158/162)。结论东莞市2009—2013年Hep B AEFI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较高,但仍需加强宣传,提高接种者家属报告AEFI的主动性。
- 王东张巧利陈绍丽陈巧仪
- 关键词:乙型
- 东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东莞市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08—2010年流脑疫情资料及健康人群带菌情况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东莞市共发生流脑病例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027/10万;6例病例的年龄分别为:17天龄、3月龄、16岁、17岁、23岁、61岁;病例均为男性,且均为外地户籍;病例发病时间分别为1、3、4、5、8、10月。5例病例的血液或脑脊液样本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B群2株、C群3株),1例病例的脑脊液沉渣涂片镜检发现G双球菌。2008—2010年采集不同年龄组人群咽拭子737份,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7株,其中B群6株、C群1株,人群带菌率为0.95%。结论东莞市流脑流行菌群以B群和C群为优势菌群,今后应关注菌群的变迁,继续做好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及流脑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工作,控制流脑发病率。
- 袁焕章蔡碧兰李宇聪刘隽陈巧仪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
- 东莞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状况,为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HBeAg和抗-HBe的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2 833人,HBsAg阳性率为6.42%(182/2 833),抗-HBs阳性率为75.96%(2 152/2 833),抗-HBc阳性率为15.57%(441/2 833),HBV感染率为15.71%(445/2 833)。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15~59岁年龄组高于1~14岁年龄组(P<0.01),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Bs阳性率: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4岁年龄组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学生和散居、托幼儿童最高。结论东莞市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而抗-HBs阳性率明显升高,人群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有所提高,免疫屏障已经建立。
- 王东夏宪照莫想换邹丽芳陈巧仪
-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东莞市2005—2009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5—_2009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东莞市2005--2009年网络直报的肠道传染病资料。结果2005--2009年东莞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8种254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0.06/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2.31%;死亡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02/10万。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79.85%)、细菌性痢疾(12.02%)、甲肝(2.55%);肠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10-12月,构成比为40.54%(10336/25497);,不同片区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水乡片镇(街)发病率最高(573.49/10万);年龄构成以0~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占肠道传染病总病例数的52.35%,其次为20~29岁组和30~39岁组,分别占13.35%和11.12%;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38:1;职业构成前3位分别为散居儿童、工人、家务及待业。5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7起,工厂多发(5起),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5起),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春季3起、秋季2起)。结论东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冬季,发病以婴幼儿为主。
- 曾耀明陈巧仪张巧利
- 关键词: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