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荣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一战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庚款退赔被引量:1
- 2008年
- 庚子赔款是包括英国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产物。一战后,英国采取了退还庚款的做法,但这绝不是承认其过去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错误,而是迫于英国国内和国际形势,并随着其外交政策的调整,采取的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英国在华利益及对中国未来施加影响的一种政策。
- 陈淑荣
- 关键词:退赔外交政策
- 二战后美国的州政府机构改革刍议
- 2007年
- 二战后美国州政府机构改革最重要的体现是各州“胡佛委员会”和20世纪60年代州议会的改革。各州胡佛委员会的成立和改革,加强了州行政部门的权力,提高了州政府的行政效率,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它只关注行政部门,而忽视了立法机构即州议会的改革。因此,60年代的州议会改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胡佛委员会原有改革的基础上,将美国州政府机构改革推向了高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徐振伟陈淑荣
- 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被引量:9
- 2008年
-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开援助中国抗战,但允许通过民间方式援助中国;英国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但英国对日退让的底线是"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英国的这种对日政策虽然仍然是一种妥协,而且还没有完全摆脱绥靖政策的阴影,但已经有了实质上的改变:英国并没有出卖中国来与日本妥协,实现其维护在远东利益的计划。这也就说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并不存在英美等国勾结共同出卖中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
- 李世安陈淑荣
- 关键词:卢沟桥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