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肠杆菌表面感应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胃肠道的主要兼性厌氧菌群,既能在宿主体内生存,也能吸附在环境中的固体介质表面形成生物膜而得以存活和传播。吸附是生物膜形成的关键,它能改变细胞运动性和代谢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性质和行为。细菌对表面的"感知"以及初始吸附后细胞的"响应"过程统称为"表面感应"。对细菌表面感应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微生物尤其是病原菌在土壤环境中的存活和迁移,以及土壤生物膜形成过程的理解。本文结合多种微生物表面感应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表面感应的概念,重点关注了近期有关大肠杆菌表面感应的研究,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 王立亮高春辉吴一超黄巧云蔡鹏
- 关键词:生物膜大肠杆菌
- 自然环境中的多物种生物膜:研究方法及社群相互作用被引量:7
- 2017年
-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大多以多物种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种生命形式可以增加微生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在多物种生物膜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竞争、信号分子的传递、以及水平基因转移等。研究自然环境中多物种生物膜内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对于理解自然生物膜的形成和演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以为多物种生物膜在环境质量提升、微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环境中多物种生物膜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模拟体系下生物膜的构建及其分析检测技术;第二部分论述了天然多物种生物膜内细菌间的相互作用。
- 孙晓洁高春辉黄巧云蔡鹏
- 关键词:相互作用
- 土壤粘粒矿物对Escherichia coli O157:H7抗生素抗性和致病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 [目的]Escherichia coli 0157:H7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病原菌,通过污染作物或地下水感染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土壤粘粒矿物对E.coli 0157:H7生理活性的影响对病原菌的环境归趋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王立亮吴一超高春辉黄巧云蔡鹏
- 关键词:蒙脱石三水铝石水钠锰矿转录组抗生素抗性
- 文献传递
- 针铁矿表面希瓦氏菌吸附分子机制:外膜细胞色素OmcA和MtrC的作用
- [目的]微生物对铁氧化物的异化还原过程是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异化铁还原菌如希瓦氏菌通过外膜细胞色素OmcA和MtrC进行胞外电子传递。本研究旨在探究外膜细胞色素c对于希瓦氏菌在铁氧化物表面吸附过程中的作用...
- 景新新吴一超高春辉黄巧云蔡鹏
- 关键词:铁氧化物细胞色素C分子机制
- 文献传递
- 有涌现性功能的合成菌群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 2024年
-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具有丰富多样的复杂生态学功能,这些功能的产生具有涌现性。所谓涌现性,指的是复杂系统中随着系统复杂性增加产生的新特性。有趣的是,虽然涌现性功能源于多物种的共同作用,但是所需物种数量通常较少。这不但为利用合成菌群探究涌现性功能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且还为应用合成菌群改造植物菌群提供了抓手。种子菌群作为植物最早的微生物群落,其所包含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相对较低的特点。但是,其在植物共生菌群的演化过程中却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受限于种子干燥、贫营养的微生境条件,生物膜是微生物在种子表面和内部存在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提出以有涌现性功能的合成微生物群落为种子包衣,或可成为在植物微生物组调控中最关键时间节点、最易于开展阶段的有效干预途径。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宿主和菌群角度介绍了调控种子菌群涌现性功能的潜在因素。在智慧农业的场景下,通过与种子芯片技术、无人智能化平台的结合,或可在农田中实现合成菌群的大规模施用和功能动态实时监测,为发掘具有特定功能的合成微生物群落、开展基于种子合成菌群生物膜包衣的应用提供可行途径,进而有望为微生物-作物联合育种技术的发展带来重大变革。
- 高春辉杨宁王创侯时季严建兵郑金水李锦吴尘聊蔡鹏
- 关键词:生物膜涌现性
- 细菌根际黏附的界面作用机制研究
- 2024年
- 界面作用是细菌在环境中黏附、定殖、形成生物膜和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和前提,对植物吸收养分、病原微生物拮抗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植物根际相互作用研究大多数从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应用多种组学手段研究根系分泌物对于根际微生物定殖数量、群落组成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忽略了细菌定殖过程中物理、化学的界面作用机制及其对黏附的贡献。本文从界面作用机制出发,探讨了不同类型根系分泌物对细菌表面性质、细菌胞外聚合物(EPS)分子组成以及黏附功能的调控作用;梳理了黏附过程中细菌-植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主要模式及其微观机制;归纳了根际定殖过程可视化研究方法和微生物-植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手段;提出了根际生物分子组成分析、黏附蛋白质功能预测、根际定殖原位观测方法等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 陈彦昭许书麟渠晨晨张铭高春辉吴一超戴珂黄巧云蔡鹏
-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胞外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