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莉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幔
  • 1篇地幔柱
  • 1篇玄武岩
  • 1篇玄武岩铜矿
  • 1篇铜矿
  • 1篇自然铜
  • 1篇流体
  • 1篇流体包裹
  • 1篇流体包裹体
  • 1篇峨眉山玄武岩
  • 1篇包裹体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朱笑青
  • 1篇王中刚
  • 1篇王富东
  • 1篇许稳
  • 1篇何莉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川滇黔接壤区拉一木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被引量:4
2016年
扬子地台西南缘形成的大面积自然铜矿化是峨眉地幔柱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川省昭觉县拉一木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自然铜矿共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各类型包裹体测定,将该自然铜矿成矿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早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高盐度的盆地热卤水与有机流体的混合作用特征,流体组成为H_2O,含少量甲烷、烃类及沥青,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140~306℃,w(NaCl)值分布在3%~10%、11%~14%、21%~24%三个区间,平均盐度为8.6%;晚阶段流体表现为低温低盐度特征,均一温度80~190℃,w(NaCl)值0.2%~8%,平均值4.8%,表明流体是由地表下渗的大气降水经水岩反应后转变而成。研究区自然铜矿流体包裹体与滇东北昭通地区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基本一致。无机物与有机物反应、地幔流体促成不同类型流体与其混合以及缺硫条件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是导致本区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
王富东朱笑青王中刚何莉许稳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自然铜流体包裹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