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赟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油田
  • 1篇三角洲
  • 1篇盆地
  • 1篇下干柴沟组
  • 1篇海上稠油
  • 1篇海上稠油油田
  • 1篇海上油田
  • 1篇辫状河三角洲
  • 1篇层间
  • 1篇层间干扰
  • 1篇层系
  • 1篇层系调整
  • 1篇柴达木盆地
  • 1篇产液
  • 1篇产液指数
  • 1篇稠油
  • 1篇稠油油田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篇季赟
  • 1篇吴志雄
  • 1篇史基安
  • 1篇孙国强
  • 1篇张浩
  • 1篇唐相路
  • 1篇杜忠明

传媒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通过分析岩心、铸体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可知柴达木盆地马仙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主要为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发育板状(或槽状)交错层理,碎屑岩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为3段式或2段式。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上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沉积环境属于辫状河三角洲。依据水动力特点和岩心相、测井相等相标志,可将其划分为2种亚相和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下干柴沟组上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经历了1次湖侵—湖退的演化过程,各时期的沉积相展布特点略有不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其砂体厚度大,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杜忠明史基安孙国强季赟吴志雄唐相路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辫状河三角洲下干柴沟组
海上稠油油田层间干扰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X油田为海上多层稠油油田,为了保证单井的经济产量,实行多层合注合采。但是随着开采的进行,层间差异增大,层间干扰变严重,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高渗层的产液量和吸水量越来越多,低渗层的产液量和吸水量却越来越少,导致高渗层大量产水,而低渗层的原油无法有效采出。如何预测层间干扰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的层系细分时机,是X油田面临的重要问题。文中推导了预测高渗层与低渗层产液干扰的公式,从机理上说明开采过程中层间干扰变大的原因是高渗层的含水饱和度上升速度大于低渗层。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米产液指数比和米产液指数倍增比,定量描述层间干扰程度的变化情况,得到了预测分层开采时机的图版,并与实际产液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该图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避免X油田为了层系调整而做大量的产液测试工作,节约了大量开发成本,对稠油多层合注合采油田后期层系调整和层系细分具有指导意义。
张浩李廷礼贾晓飞季赟
关键词:层间干扰层系调整稠油海上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