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美玲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道体
  • 1篇东南
  • 1篇水道
  • 1篇盆地
  • 1篇琼东南盆地
  • 1篇转换带
  • 1篇西北缘
  • 1篇峡谷
  • 1篇北缘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篇周江羽
  • 1篇钟佳
  • 1篇陈昱瑶
  • 1篇张美玲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南海西北缘深水水道体系的地震响应及其演化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对南海西北缘深水水道体系的形态、内部结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精细刻画。深水水道体系西起莺歌海盆地,经琼东南盆地向东延伸至双峰盆地,整个体系划分为峡谷-水道、水道-朵体转换带、水道-朵体复合体、水道-朵体外缘4个沉积单元,总结其在外部形态、侵蚀深度、宽度、加积方式、内部充填结构特征、所受地形限制性等方面的逐步演化过程。峡谷-水道是以侵蚀作用为主的单一限制性水道体,水道两侧发育5种不同的陆坡类型,分别为进积型陆坡、滑塌型、水道化陆坡、宽缓型陆坡以及陡坡型陆坡。不同的陆坡类型对水道产生的限制性程度不同,导致水道侵蚀宽度以及堤坝的横向展布幅度不同,其中在宽缓型陆坡区规模最大。在中央峡谷口发育水道-朵体转换带,由于受到地形限制性降低,单一水道体产生分支形成低限制性水道复合体。在双峰盆地内,由于地形平缓开阔,发育非限制性水道-朵体复合体,水道体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侵蚀作用减弱,堤坝展布范围增大至几千米,最终水道消亡,形成大面积席状砂沉积。整个深水水道体系的发育与陆坡类型、古地貌形态以及物源密切相关。
陈昱瑶周江羽钟佳庹雷齐同胜张美玲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