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玲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眼压
  • 1篇视力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视力
  • 1篇术前
  • 1篇内障
  • 1篇屈光
  • 1篇屈光状态
  • 1篇脉络膜
  • 1篇脉络膜厚度
  • 1篇内皮
  • 1篇近视
  • 1篇患者术前
  • 1篇角膜
  • 1篇角膜厚度
  • 1篇角膜内皮
  • 1篇儿童
  • 1篇儿童青少年
  • 1篇白内障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廖宇洁
  • 2篇朱皓皓
  • 2篇张金玲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分析
2024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跟踪观察171例儿童青少年,根据受试者入组时年龄分为小学低年级组(6~8岁)、小学高年级组(9~11岁)、初中组(12~14岁),均进行屈光相关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SFCT),完成半年两次(初查及半年后复查)的数据收集,比较各组间受试者眼球参数和半年前后各眼球参数的变化。结果各年龄组受试者间眼轴长度、SFC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眼轴长度逐渐延长,SFCT逐渐增厚;而眼压、角膜曲率与年龄增长均无关(均为P>0.05)。无论初查还是半年后复查,各年龄组不同屈光状态受试者眼压、角膜曲率及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年龄组近视受试者较非近视受试者眼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半年后复查,小学低年级组及小学高年级组非近视受试者SFCT均明显增厚(P<0.001、P=0.003),而各年龄组近视者SFCT与半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试者初查和半年后复查,眼轴长度与SFCT均呈正相关(r=0.354、0.228,P<0.05)。结论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近视会影响SFCT的增加。
张金玲廖宇洁于晓彦杨琪康佳青陆佳雯陈晨朱皓皓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近视
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与术后视力及眼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情况与术后早期视力及眼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0例术后3d内视力达到0.3以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0.3组)及31例术后3d内最佳视力不足0.3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0.3组),分别按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分为眼压升高组及眼压不升高组,对所有患者术前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the 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达到0.3和不足0.3组比较、亚组间比较,中央角膜厚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力不足0.3的眼压升高与不升高患者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力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无明显相关关系;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维持白内障术后眼压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张金玲朱皓皓廖宇洁
关键词:角膜厚度白内障视力眼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