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玲 作品数:13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更多>>
英汉视觉域概念隐喻之比较 2008年 文章旨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视觉域中的概念隐喻。英语和汉语在视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即从视觉域(属身域)向思维、情感、态度(属心域)投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了相似的认知过程,人类的隐喻性思维方式具有基于其身体经验的普遍性。 曾玲玲关键词:英语 汉语 视觉 概念隐喻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习得策略的探索 被引量:1 2006年 文章试对教师指导下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习得策略进行了探讨,即教授词根、词缀知识,通过隐喻教授词汇及正确使用英文字典等,以使学生的词汇习得更加科学、有效。 曾玲玲关键词:英语专业 毛泽东诗词中修辞格的翻译 被引量:1 2007年 修辞格是作家在创作时经常遣用的手段,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发挥更大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尤其是在诗歌中。由此兼及翻译实践,译者在翻译中也应该成功地传达原作中的修辞格。笔者以毛泽东诗词为例,比较了其五个译本,探讨了其中修辞格的翻译。 张春江 曾玲玲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修辞格 翻译 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 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讨论了三种动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万里学院素质拓展体系从目的语层面、学习者个体层面及学习环境层面探讨了如何培养英语学习动机。 张春江 曾玲玲关键词:学习动机理论 英语学习动机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名词+名词”构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基于美国英语语料库(FROWN)和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LCMC)对比研究了英汉"名词+名词"构式,发现英汉语中"名词+名词"构式的语义关系大致都可以分为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和合成型四类,但各种类型所占频率有很大不同;英汉语都有自己独特的"名词+名词"构式;英文在句子层面上更重形合,但在短语层面也会出现不少意合构式,接近中文意合的特征。 曾玲玲 金江关键词:语料库 隐喻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跨文化、跨语言的学习中作用非同寻常。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了隐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强隐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张春江 曾玲玲关键词:隐喻 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能力 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传播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余华作品英语译介的传播模式可以从文本选材、文本翻译、编辑出版、传播接受等四环节进行构建。二十年来,余华作品译介从零星走向系统,从译介初期四环节断裂发展到现在多层多向互动,翻译出版速度加快,传播接受度提高。 曾玲玲关键词:余华 翻译 编辑出版 英美出版场域中的中国当代小说(1979—2017) 被引量:2 2019年 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译介研究中,基于出版数据进行历时研究的较少。依托MCLC、 THREE PERCENT和Paper Republic的数据库资料,梳理了1979—2017年英美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小说,运用布迪厄的场域和资本概念分析发现:英美出版场域中出版中国文学的主要有三种出版社,即大型商业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独立出版社,目前独立出版社已成为中坚力量。三种出版社在场域中占有不同的位置,大型商业出版社代表了大规模流通,大学出版社代表小规模流通,独立出版社则位于两者中间。此外,不同出版社之间存在象征资本的流动和转移,象征资本也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 曾玲玲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 文学译介 体验哲学视角下的英汉金钱词汇隐喻 被引量:1 2009年 体验哲学是一种全新的非客观主义哲学思潮,它强调身体经验对认知加工和语言表达的基础作用。文章以体验哲学为视角来研究英汉金钱词汇中的隐喻现象,比较并分析了英汉金钱词汇隐喻的异同点。 曾玲玲 金江关键词:隐喻 体验哲学 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中的编辑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以翻译研究为多,余华作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表明编辑环节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对余华作品英译本(正副文本)的研究,发现余华作品英语译介中正文本的编辑行为主要有三类:诗学规范类编辑行为、背景知识类编辑行为和个人喜好类编辑行为;副文本的编辑主要体现在对封面、标题和版本的设计上。 曾玲玲关键词:余华作品 副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