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 作品数:155 被引量:1,09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于放射性碳分析的多环芳烃源解析:技术进展和准确性评估被引量:2
- 2015年
- 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是污染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的两大来源.放射性碳(14C)分析近年用于评估这两类源对环境中PAHs的相对贡献.此方法基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14C含量差异,即化石燃料不含14C,而生物质的14C浓度有一个较稳定值.14C的自然丰度极低(约10-12),因此检测PAHs这样的痕量污染物的14C含量一度极具挑战.1990年代中期,加速器质谱的技术突破使得对环境样品PAHs的14C分析具有实用价值.要准确测出PAHs的14C含量,须先从化学成分复杂的环境样品中分离出高纯度的PAHs.制备气相色谱因其出色的分离能力而成为目前环境样品PAHs14C分析必备的工具.本文意在简介基于14C分析的PAHs源解析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以及评估该方法获得的PAHs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
- 钟广财刘頔李军张干
- 关键词:多环芳烃源解析加速器质谱
- 热带树木燃烧颗粒物中脱水糖和醋菲烯的排放特征
- 2018年
- 森林植被燃烧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研究生物示踪物,对22种东南亚典型热带树木进行开放式燃烧实验,这些树木主要可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灌木这3大类.分析植被燃烧产生的脱水糖、醋菲烯(acephenanthrylene)、醋蒽烯(aceanthrylene)、惹烯等生物质燃烧示踪物的排放因子特征.22种典型东南亚热带树木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中3种植物类型的总糖平均排放因子大小趋势为:常绿乔木(1.56 g·kg^(-1)±1.01 g·kg^(-1))<灌木(1.99 g·kg^(-1)±0.64 g·kg^(-1))<落叶乔木(5.38 g·kg^(-1)±7.18 g·kg^(-1));醋菲烯平均排放因子趋势为常绿乔木(2.63 mg·kg^(-1)±2.44 mg·kg^(-1))≈灌木(2.46 mg·kg^(-1)±2.14 mg·kg^(-1))<落叶乔木(6.07 mg·kg^(-1)±8.50 mg·kg^(-1)).关于示踪物特征比率,乔木、灌木的左旋葡聚糖(Lev)/甘露聚糖(Man)平均值分别为20.6±11.9、23.2±9.20,总范围为5.80~51.5;两者的醋菲烯(AP)/醋蒽烯(AC)平均值分别为7.13±5.18、5.53±1.51.相较于受影响条件较多的脱水糖,芳烃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简捷,其中AP/AC虽然较荧蒽(FL)/芘(PY)的稳定性略差,但受到的其他污染源干扰少、特异性高.因此,在生物质源解析方面可以综合考虑各示踪物的优缺点以提高准确性,其中醋菲烯是作为生物示踪物的较优选择.
- 金诚妙崔敏韩勇陈颖军唐娇李军张干
-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大气颗粒物
- 太原市PM_(2.5)中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及人体暴露水平被引量:3
- 2016年
- 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太原城区,分4个月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每个月选取4个样品,分析了颗粒物上8种多溴联苯醚(PBDEs)和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浓度与组成。结果表明,大气PM2.5样品中PBDEs和NBFRs总浓度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0.9±10.3)pg·m-3和(22.3±24.7)pg·m-3,其中BDE-209、HBB和DBDPE是溴代阻燃剂中的主要污染物。季节变化来看,秋季样品中总PBDEs和总NBFRs的浓度要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最低;化合物组成上,秋季样品中BDE-209含量较低,而NBFRs中HBB含量较高。相关分析显示,溴代阻燃剂的变化与颗粒物浓度和有机质的相关性不大,与大气温度与无显著性相关,而主要与气团来源有关。城市儿童的吸入暴露量约为成人的2~3倍,反映出PM2.5中溴代阻燃剂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儿童的潜在健康危害仍不容忽视。
- 郭志明刘頔申铠君李军张干
-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多溴联苯醚
- 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利用索氏抽提、硅胶氧化铝净化和GC-MS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扎龙湿地12个表层沉积物中15种优控PAHs的环境行为,目的是阐明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污染来源和途径,评价PAHs对扎龙湿地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5种PAHs的总含量(干重)范围在31.9~290 ng/g之间,平均含量为130 ng/g.在化合物组成上,主要以低环的菲、芴和荧蒽等化合物为主,2~4环化合物占ΣPAHs的90%;ΣPAHs含量水平低于国内外其它的湿地湖泊,与西藏拉鲁湿地处同一水平,污染较轻.沉积物中PAHs含量与总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2=0.87).PAHs主要污染源为煤和生物质的燃烧,通过长距离大气迁移和沉降,在湿地中得以富集.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芴和菲已开始在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中表现出累积的趋势,可能会对湿地的生物产生危害.
- 刘俊文解启来王琰徐玥李军张干
- 关键词:多环芳烃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扎龙湿地
- 东江流域多重环境介质中的抗生素污染水平、分布及行为
- 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人类、畜禽及水生生物的疾病防治,同时也被用作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养殖业来促进畜禽生长.但是随着药品种类、产量与用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药品管理的混乱和盲目使用,药物滥用问题非常严重,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生素...
- 张瑞杰李军张干
- 利用SPMD技术监测珠江三角洲大气中多环芳烃被引量:10
- 2004年
- 利用半渗透膜被动采样装置(SPMD),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进行了分季度为期一年的监测,同时在广州(GZ01站)用大流量采样器进行主动采样分析.结果表明,SPMD主要采集大气气态多环芳烃,其富集速率Rs受温度影响显著,低温更有利于SPMD对有机物的渗透富集.大气气态PAHs浓度季节差异明显,各季度平均值分别为286.0ng/m3(4~6月),322.0ng/m3(7~9月),216.4ng/m3(10~12月)和153.3ng/m3(1~3月),温度是影响气态PAHs含量高低的主因素.该区域内,污染程度呈南北低、中间高.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 刘国卿张干李军彭先芝祁士华
- 关键词:SPMD多环芳烃珠江三角洲
- 一种吸附挥发性有机物的多级孔道结构蜂窝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挥发性有机物的多级孔道结构蜂窝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粘土质硅藻土为基体,通过原位加热回流法制得硅藻土‑疏水性纯硅沸石复合物。再以硅藻土‑疏水性纯硅沸石复合物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纸浆和陶瓷纤维制成...
- 袁鹏邓亮亮刘冬李军
- 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在松针和SPMD上的分布被引量:14
- 2005年
- 通过松针监测与半渗透膜被动式采样技术 (SPMD ) ,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特征、来源及其分布 ,同时对这两种被动式采样技术进行了比较 松针及SPMD主要富集气态多环芳烃 (2— 4环 ) ,气态多环芳烃在松针和SPMD样品中的总含量分别为 313 9— 30 4 3 5ng·g-1和 14 5—116 9ng·SPMD-1·d-1 大气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区域差异明显 ,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 (广州、佛山和东莞 )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高 ,沿海地区的珠海、香港偏低 ,分子标志物指数表明 ,珠江三角洲大气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是热成因 (燃烧 )来源 松针和SPMD对气态多环芳烃的监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 刘国卿张干刘向李军郭玲利
- 关键词:采样技术生物指示松针
- 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站PM_(2.5)化学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首次在位于渤海海峡中部的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连续采集大流量 PM2.5样品,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6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包括质量浓度、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等。结果表明,砣矶岛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4.6μg/m3(17.3~143.8μ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35μg/m3)。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与夏季高(平均浓度分别为73.6μg/m3与60.7μg/m3),分别受沙尘和山东半岛生物质燃烧的影响,而冬季最低(39.0μg/m3),与渤海地区冬季频降暴雪有关。PM2.5中24SO ?、OM、3NO?、MMO是最主要的成分,分别占PM2.5质量的18.8%、16.5%、10.8%和9.4%,其次为4NH?(3.5%)和EC (3.3%)。砣矶岛PM2.5的组成较好地反映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如:春季样品中Fe、Ca与Mg含量最高,与春季北方地区普遍受沙尘影响有关;夏季较高的K+浓度与OC/EC比值反映夏季风影响下山东半岛生物质燃烧对砣矶岛PM2.5的重要贡献;夏季24SO ?与3NO?的异常浓度反映了二次气溶胶形成的普遍特征。此外,较高的Na+浓度与V/Ni比值表明海盐和船舶废气对砣矶岛PM2.5有一定影响。
- 张帆陈颖军王晓平田崇国唐建辉李军张干
- 关键词:PM2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
- 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的黑碳及其与POPs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莱州湾海岸带采集了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黑碳(BC)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BC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关系。结果表明:(1)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BC的含量范围为0.02~9.35 mg/g,平均为0.98 mg/g,低于欧美和我国其他海岸带区域;(2)河流沉积物中的BC含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是受点源排放、河流本身的特征和沉积物粒度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 BC分布不仅受到沉积物粒度的影响,河流输入和沉积速率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3)由于 POPs 的来源和理化性质差异, POPs与BC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六氯苯(HCB)与BC、TOC的相关性最好。就河流和海洋分区而言,海洋沉积物中POPs与BC、TOC的相关性明显好于河流沉积物,但都没有表现出POPs与BC的相关性优于POPs与TOC的相关性的现象。
- 方引陈颖军林田潘晓辉田崇国唐建辉李军张干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黑碳总有机碳粒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