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华
作品数:
1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胡高云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院
杨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院
王毅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院
陈军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院
陈卓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血小板
1篇
血小板活性
1篇
抗血小板
1篇
抗血小板活性
1篇
光学异构体
1篇
拆分
机构
1篇
中南大学
作者
1篇
陈卓
1篇
陈军
1篇
王毅
1篇
杨华
1篇
胡高云
1篇
王中华
传媒
1篇
中南药学
年份
1篇
2007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3-取代-1(3H)-异苯并呋喃酮光学异构体的合成及抗血小板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脑卒中药物,设计一系列3-取-代1(3H)-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研究这类化合物的抗血小板活性。方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3-取代-1(3H)-异苯并呋喃酮6a-g以及7a-g,拆分了化合物6a-g。使用Born氏法体外实验评价了这类化合物的抗血小板活性。结果抗血小板活性强弱顺序为:l-异构体>dl消旋体>d-异构体;烷基苯酞的活性要强于相应的烯基苯酞。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活性均弱于正丁基苯酞(NBP,6c)及阿司匹林(Asp)。结论异苯并呋喃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活性可能与分子大小及构型有关,不同取代基作用强度总体趋势随取代基增大而减弱,体内生物大分子可能对该类化合物存在立体选择性。
杨华
陈卓
陈军
胡高云
王毅
王中华
关键词:
拆分
抗血小板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