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巧生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熊十力
  • 3篇理学
  • 3篇《易》
  • 2篇儒家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形上学
  • 1篇优先性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政治哲学
  • 1篇政治哲学思想
  • 1篇儒家经典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圣人
  • 1篇圣人之道
  • 1篇释学

机构

  • 9篇湖北省社会科...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1篇王巧生

传媒

  • 5篇周易研究
  • 2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熊十力形上学的性质(稿)
王巧生
杨龟山政治哲学思想论略
2016年
杨龟山是二程四大弟子之一,作为一个对于理学思想有着深切体认和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面貌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概而言之,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有三大特点。其一,坚守和笃信儒家传统政治思想,并且对其中重大问题的论述较为全面。其二,他的政治思想不是脱离现实、偏颇无用的理论空想,而是本末兼备、道术并存的合理体系。其三,他对儒家政治观念的一些论证,说理透彻,引证巧妙,角度独特,是儒家政治理论中的宝贵财产,也是他最为突出的理论贡献。龟山的政治哲学思想对当代政治理论仍然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王巧生
关键词:政治哲学
杨时以经子证《易》、解《易》的特色与贡献被引量:1
2019年
与前人相比,杨时以经子证《易》、解《易》表现出关联巧妙、新义迭出之特色,其背后蕴含着深具启发性的经典诠释意向与方法论自觉,即不满足于注《易》时那种添饰式或总结性的文献引证,而力图在《易》与其他经子文献形式较为相近的前提下,根据某种义理将诸文献融为一体。此法无疑是对传统以经子证《易》、解《易》的一种深度推进,并一般性地为经典互诠提供了二个重要启示:其一,引证或互诠须高度重视文献间形式之相似;其二,引证或互诠不能止于简单援引,须有根据义理使诸相关文献有机融合之自觉。
王巧生
关键词:经典诠释学
杨时“诚”论及其贡献
2016年
"诚"在杨时的理论思想中居于枢纽地位,"天人之道一于诚","诚"是合内外之道。他坚定地主张"诚"在现实生活中效果显著。在政治活动中,法度和治理技术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最根本的仍然是至诚。若无至诚,即便有好的法度和治理技术,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他对"诚"的高度重视,自然地延伸到对"直"的重视上面来,有创新性地提出"直"是"尽其诚心而无伪"的说法,并指出非道德意义的"(率)直"在工夫修养中具有有益的作用。杨时的诚论是依托解释、引证儒家经典展开的,其中他继承和发扬了二程的四书思想和经典互诠方法,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作出了独特贡献。
王巧生
关键词:宋明理学儒家经典
传统形而上学心理学的科学评估——以熊十力习心论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出于认知之目的,作为解释实在(reality)之理论的传统形而上学有待评估,而科学可以作为一种相对的评估尺度。具体评估策略,可依传统形而上学的分支,根据主题或问题的相关性,援引一种或多种科学学科以为之。现代中国影响甚大的体系性形而上学家熊十力的习心论是一种传统形而上学心理学,其核心是源自印度思想与佛教的“业”(karma)观念。以科学心理学评估之,其理论内涵之核心或主干,可以得到科学心理学多方面研究的支持,而受到后者冲击的则属于枝节。自特定角度而言,这种评估展示了习心论的力量与弱点,或提供了一种很有价值的理解方式。
王巧生
关键词:熊十力
杨时注《易》之特色与方法论启示
2023年
杨时注《易》展示出三个具有启发性的显著特点和特色:其一,发现经文蕴涵某种重要道理,便毅然依之作解,即便与传统主流甚至权威解释相左,亦所不顾;其二,常根据某种相关性互引经文和贯通卦爻;其三,参考多家之说,择善从之,并结合己见,综合创新。其中蕴含着关于经典解释(包括传统注经方式)的三个理论上更基础的、应用上更广泛的方法论启示——优先性、导向的一贯性、多视角。它们值得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
王巧生
关键词:优先性
杨时解《易》的象数体例与特色被引量:1
2013年
杨时是宋代理学和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热衷于易学,曾作《易传》以解经,朱熹以为其说可取。杨时解《易》的象数体例大体无外十翼与王弼义例,同时采纳了其师程颐的一些独特方法,故属于典型的义理易。然而与王弼、胡瑗、程颐比较,他解《易》使用象数更加宽松(比如使用互体等),反映出他对象数的态度与三家有所不同。杨时解《易》时表现出不拘一格与勇于创新的特点,比如以乘刚为吉和提出"承乘皆阴"说,颇令人赞叹与玩味。
王巧生
关键词:象数
杨时易论抉要被引量:5
2012年
作为二程高弟的杨时,是宋代理学与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比较重视易学,其易学有一定的特色与价值。在他看来,《周易》的一个根本要义是变易。变易是气之变易。气属形而下,气之变易是神之所为。神即形而上的、无对之理。在变易中,万物赋得其性,《易》书又与性命之理无二致,是故必须知性知天,然后可以言《易》。而他对性、天的体认是典型理学性的。于是性、天成为他所理解的《周易》之关键要义或根本精神。他对读书学《易》体会深刻,见识独到,很能震动人心。这些见解决定了其对汉易象数学与邵雍先天学的态度。
王巧生
关键词:变易
儒家的"仁爱之心"说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与意义
王巧生
侯仲良理学思想阐微
2013年
侯仲良是一个拥有特殊身份的二程弟子。他是二程的亲戚,自幼养成于二程家。其理学思想之纲要虽与二程的一致,却有一些精妙之义与精彩之论,有独特的价值与贡献。他对《中庸》之"诚"的本体化运用与阐发,可谓集前人之大成。他以为论说"诚(体)"存在"形容"与实谓之别,具有新意与启发性。他对道体"无物不该"的论述,有助于了解当时中者"无物不该"说的确切含义。总之,其理学思想与文献具备特殊之精义与价值,必须加以探索与表章。
王巧生
关键词:理学圣人之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