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轶

作品数:15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
  • 3篇支气管
  • 3篇阻塞性
  • 3篇哮喘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肺癌
  • 2篇蛋白
  • 2篇支气管镜
  • 2篇生活质量
  • 2篇衰竭
  • 2篇气管
  • 2篇气管镜
  • 2篇自我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雾化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哮喘患者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5篇胡轶
  • 4篇张卫明
  • 4篇赵苏
  • 4篇耿爽
  • 4篇尹雯
  • 3篇胡红玲
  • 2篇喻隼锋
  • 2篇高山
  • 2篇刘晓帆
  • 1篇颜春松
  • 1篇胡曼曼
  • 1篇陈贝贝
  • 1篇张力
  • 1篇李振华
  • 1篇王如娟
  • 1篇吴丹
  • 1篇谭莉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重症哮喘生物制剂选择中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据估计,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病率为4.2%,预计成人哮喘高达4570万[1]。重症哮喘患者占5%~10%,通常与急性发作及住院风险、死亡风险以及相关医疗费用增加有关[2]。近年来,针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5、IL-13、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Ig)E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多种生物制剂获批重症哮喘适应证。
尹雯胡轶
关键词: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呼出气一氧化氮重症哮喘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感知与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疾病感知情况,及其与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武汉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的COPD患者。患者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COP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2例,回收问卷161例,回收率为93.6%。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2~92(74.4±11.5)岁;病程≥10年最多(54.6%)。患者的疾病感知量表各条目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病程、疾病关心、影响、症状、情绪、个人控制、了解和治疗控制。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疾病感知量表的病程、影响、症状和情绪与自我管理量表的总分呈负相关,与生活质量量表的总分呈正相关(P<0.05,P<0.01);疾病感知量表的疾病关心、了解、个人控制与自我管理量表的总分呈正相关(P<0.05,P<0.01),个人控制和治疗控制与生活质量量表的总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COPD患者的疾病感知有待改善,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的疾病感知,从而增加其自我管理和提高生活质量。
钱琼谭莉方思朱艳张力倪芳胡轶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
变应性鼻炎未控制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采用变应性鼻炎控制测试问卷评估变应性鼻炎的控制水平,了解变应性鼻炎的未控制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并依照《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指南给予规范化的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变应性鼻炎控制测试评估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的控制水平,获取变应性鼻炎未控制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3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95%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经过2周的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01)。但仍有超过1/4的患者病情未控制,未控制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体重值较高(P<0.001),多数人吸烟(4.0%vs 17.1%,P=0.02),常有耳鼻喉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和/或最近12个月内由感染导致的抗生素摄入史(40.4%vs 62.9%,P=0.022)和嗅觉紊乱(10.1%vs 25.7%,P=0.044)。结论经过治疗后变应性鼻炎未控制率为26.1%,吸烟和鼻部感染是未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
陈浩胡红玲宋成刘晓帆尹雯李雪英胡轶
关键词:生活质量自我评估
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滤泡辅助型T细胞的分化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滤泡辅助型T细胞(Tfh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治疗后的分化水平,探讨Tfh细胞是否在哮喘中存在分化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XCR5~^+T细胞、CD4~^+ICOS^+T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的比例;反转录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Bcl-6mRNA的水平;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的水平;采用直线回归统计学分析IL-21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者CD4~^+CXCR5~^+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比例、Bcl-6 mRNA表达水平、IL-2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哮喘患者CD4~^+CXCR5~^+细胞、CD4~^+ICOS~^+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表达比例、Bcl-6 mRNA表达水平、IL-21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时;哮喘患者IL-21表达水平与患者FEV1/FVC、FEV1/Pre存在负相关。结论 Tfh细胞在哮喘急性期存在分化增强,治疗后Tfh细胞分化减弱,提示Tfh细胞可能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其水平可能反映哮喘患者气道受限程度。
耿爽高山胡红玲胡轶喻隼锋赵苏
关键词:哮喘IL-21BCL-6
原发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3
2017年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I,T)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惰性肿瘤。尽管MALT淋巴瘤可发生在多部位,如胃肠道、肺、眼附属器、膀胱、甲状腺、乳腺等,
尹雯袁明丽胡轶张卫明徐国形赵苏
关键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气管电子支气管镜
不同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对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分析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所受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全部患者接受肝素雾化吸入治疗,A组氧流量为5L/min,B组为7L/min,C组为9L/min,在肝素雾化吸入7d后评价其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3d时、治疗7d时,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痰液黏稠度、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变化情况,同时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d时、治疗7d时,三组血浆Copeptin水平均较治疗前1d呈下降趋势,肉眼观察痰液黏稠度呈下降趋势,B组下降速度快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1d,三组呼吸力学指标均有变化,B组较其他两组气道峰值(Ppeak)、平台压(Pplat)、呼吸阻力(Raw)呈下降趋势,Cd呈上升趋势,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d时、治疗7d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均较治疗前1d呈上升趋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呈下降趋势,B组上升或下降速度高于其他两组,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等情况,C组2例出现轻度血小板减少,在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采用7L/min氧流量驱动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优于5L/min与9L/min的氧流量,利于降低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降低其痰液黏稠度,改善呼吸力学参数,增加胸肺动态顺应性,获得最佳雾化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王蕾黄卉倪芳胡轶赵苏
关键词:呼吸衰竭肝素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病氧化应激状态和脂质水平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索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总氧化状态和总抗氧化状态及脂质水平。方法测量并对比分析51例COPD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总氧化状态(TOS)、总抗氧化状态(TAS)、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血脂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结果 COPD组血清IM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94±0.31 vs.0.62±0.25,P<0.001),COPD组血清TOS显著高于对照组(6.51±4.85 vs.4.53±3.81m,P<0.05),COPD组血清ox-LD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5.91±3.61 vs.4.51±2.05,P<0.05)。COPD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6.49±9.60 vs.44.1±0.14,P<0.001)。COPD组与对照组在TAS、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患者血清中IMA,ox-LDL和TOS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加,而HDL浓度显著降低,COPD患者血清中IMA和ox-LDL增加可能与其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所致机体TOS和TAS失衡相关。
陈贝贝李振华胡红玲胡轶
关键词:缺血修饰白蛋白氧化应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整合素α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探讨整合素α7(ITGA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178例接受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和配对癌旁组织中ITGA7的表达水平。分析ITGA7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ITGA7的高表达率为38.2%(68/178),低表达率为61.8%(110/178);在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3.0%(41/178)和77.0%(137/178)。ITGA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ITGA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关(P>0.05)。NSCLC患者中,ITGA7高表达者的中位DFS为28.0(95%CI:21.7~34.3)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5.0(95%CI:29.5~4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ITGA7高表达者中位OS为41.0(95%CI:30.5~51.5)个月,低于低表达患者的43.0(95%CI:31.9~54.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TGA7表达、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结论ITGA7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低分化、肿瘤直径大以及不良预后有关。
喻隼锋倪芳耿爽胡轶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的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比较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武汉市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CU)和重症医学科(ICU)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ARDS患者共36例,按照原发病因将其分为肺内源性组(20例)和肺外源性组(16例),测定两组诊断成立后第1、4、7天外周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及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外源性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第1天血清Ang-2水平显著高于第7天[2 801(1 386,7 526)比1 461(737,2 135)ng/L,P<0.05];肺内源性组患者第1、4、7天血清Ang-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 462(545,3715)比1 353(659,5 847)比1 616(754,3 460)ng/L,均P>0.05].两组患者第1、4、7天血清SP-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内源性组:5.6(1.8,14.0)比5.7(1.8,14.5)比7.9(3.0,16.8)mg/L,均P>0.05;肺外源性组:3.4(0.5,9.1)比1.6(0.6,6.3)比1.6(0.7,7.9)mg/L,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sRAGE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第1天血清sRAGE水平均显著高于第7天[肺内源性组:328(107,595)比66(50,171)ng/L,肺外源性组:237(98,410)比81(38,154)ng/L,均P<0.05].结论肺外源性ARDS患者外周血Ang-2水平在病程早期显著下降,而肺内源性ARDS患者外周血Ang-2水平在疾病早期无显著变化.
杨卿颜春松王亚飞李雪英张卫明肖阳高山胡轶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物标志物肺内源性肺外源性
应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旨在探讨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3例BPFs患者。依据病情选择麻醉方式,根据瘘口位置及大小采用不同规格的封堵器治疗。观测患者处置前后瘘口闭合情况、咳嗽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监测患者术中及术后1、4、12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3例BPF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3岁(43~81岁),均为外科手术后BPFs形成,8例为全肺切除术,5例为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其中,右主支气管瘘6例,右上肺支气管瘘1例,右下肺支气管瘘3例,左主支气管瘘2例,左下肺支气管瘘1例。瘘口平均直径为(10.48±2.31)mm(5~18 mm)。13例患者在全麻或者局麻+镇静镇痛下经支气管镜共计置入封堵器14枚,其中ASD封堵器10枚,VSD封堵器4枚。封堵器置入后患者瘘口封闭,咳嗽及感染明显改善,活动耐受力明显提高,近期(4周)有效率为92.3%,随访中仅1例患者在8周时因瘘口扩大行再次手术。结论经支气管镜应用ASD/VSD封堵器治疗BPFs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胡轶尹雯张卫明肖阳许销销赵苏胡曼曼倪芳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镜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