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源性疾病
  • 4篇食源
  • 4篇食源性
  • 4篇食源性疾病
  • 1篇原体
  • 1篇致泻
  • 1篇致泻性大肠埃...
  • 1篇生态示范
  • 1篇生态示范区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聚集性
  • 1篇聚集性分析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风险评估
  • 1篇埃希菌
  • 1篇病媒
  • 1篇病媒生物

机构

  • 5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5篇郭浩
  • 4篇闫雪
  • 4篇卢丽彬
  • 2篇范义
  • 2篇闫乐
  • 1篇李超
  • 1篇高志鹏
  • 1篇张武力
  • 1篇周纪臣
  • 1篇赵瑞岭

传媒

  • 4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病媒生物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风险评估法对北京怀柔雁栖湖生态示范区主要病媒生物危害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为正在筹建的北京雁栖湖生态示范区病媒生物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风险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级,建立风险评估指数矩阵,综合分析主要病媒生物对生态示范区媒介生物性疾病发生的风险水平。结果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病媒生物造成骚扰的危险:示范区面临着中等程度的鼠传疾病的风险和低等程度的蚊传疾病的风险,存在着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流行的风险。结论通过科学评估病媒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示范区不发生重大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
赵瑞岭张武力周纪臣高志鹏郭浩李超
关键词:生态示范区病媒生物风险评估
2017-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对2017-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7-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结果共报告病例901例,年龄集中在25~34和<5岁(25.53%和21.86%),高发期为5-8月(49.95%),可疑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占比最高(21.11%)。共采集标本838件,进行4种致病菌检测,阳性率为19.57%;阳性率最高的致病菌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2.89%),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4.89%)。抽取243件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标本72件,阳性率为29.63%。结论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集中在5-8月,病例集中在25~34和<5岁人群,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感染比例较高。应加快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信息化建设,开展联防联控和宣传工作,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卢丽彬闫雪赵明星郭浩范义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2015—2019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2015—2019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发病重点区域开展食源性疾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研究其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5—2019年北京市怀柔区共报告病例2 040例,报告发病率为101.76/10万。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年期间的Moran’s I值在0.406~0.7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6个乡镇/街道食源性疾病发病局部自相关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4种空间聚集模式,高-高值聚集模式主要分布在城区(泉河街道和龙山街道)和城区周围乡镇,低-低值聚集模式主要分布在北部偏远山区。时空扫描分析进一步分析显示一级高发聚集地区主要集中在泉河街道、龙山街道及怀柔镇,每年高发聚集时间集中在5—10月,局部地区在短期内存在暴发可能。结论 2015—2019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高发地区为泉河街道、龙山街道及怀柔镇,5—10月为高发时间,应针对重点地区及时间加强防控。
卢丽彬闫雪赵明星郭浩闫乐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空间自相关
2014-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布特点,为DEC相关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1971例患者的粪便进行DEC菌株分离及型别鉴定,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DEC检出率为11.36%,致病型别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及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主。不同年份、月份、年龄间DEC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102.37、12.14,均P<0.05)。DEC检出率以5-8月份为高峰期,阳性率以≥60岁人群最高。可疑暴露食品前3位分别为肉及肉制品(18.30%)、水果类及其制品(13.84%)和粮食类及其制品(12.50%)。结论2014-2018年北京市怀柔区DEC以EPEC为主,其次为EAEC和ETEC;DEC总体检出率以≥60岁人群最高,5-8月份多发,不同型别DEC分布特征存在差异。
卢丽彬闫雪赵明星郭浩柳丹闫乐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2014—2016年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该区今后的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粪便标本检测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及志贺菌,并随机抽取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北京市怀柔区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1 130例,检出致病菌160株,总体检出率14.16%;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9.91%)。抽取239份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检出诺如病毒46株,检出率19.25%。第3季度(7—9月)占全部病例的39.47%,<5岁发病构成比为44.25%;可疑食品中以肉类及其制品最多,占18.89%;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72.70%。结论北京市怀柔区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发病高峰集中在7—9月,<5岁患儿发病构成比最高,肉类及其制品为主要的可疑食品。
卢丽彬闫雪赵明星郭浩范义柳丹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