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雪艳

作品数:16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4篇肾综合征
  • 4篇肾综合征出血...
  • 4篇染病
  • 4篇综合征
  • 4篇综合征出血热
  • 4篇出血热
  • 3篇发病
  • 2篇疑似
  • 2篇疑似预防接种...
  • 2篇预防接种
  • 2篇预防接种异常...
  • 2篇突发公共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卫生事件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接种

机构

  • 13篇潍坊市疾病预...
  • 2篇山东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3篇郭雪艳
  • 4篇乔宗雷
  • 4篇周健
  • 4篇范俊杰
  • 3篇刘冬莹
  • 3篇单杰
  • 2篇李秀君
  • 2篇黄炳花
  • 2篇王绍清
  • 2篇王颖馨
  • 1篇张洪祥
  • 1篇孙玉红
  • 1篇李京
  • 1篇刘本先
  • 1篇陈作森
  • 1篇瞿建俊
  • 1篇宋明明
  • 1篇刘起勇
  • 1篇于绍起
  • 1篇王怡

传媒

  • 7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四届全国分...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潍坊市手足口病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潍坊市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时空特征,探讨气温对潍坊市HFMD发病滞后效应及人群易感性。方法收集2015—2017年潍坊市HFMD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温对日HFMD发病状况的定量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潍坊市2015—2017年HFMD总病例数为18 963例,男女比例为1.58:1;病例多集中于5—7月;气温对HFMD发病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日均温度达到33℃,滞后天数为6 d时,相对危险度最高(RR=1.76,95%CI=1.26~2.34);以日均温度的P50为参考温度,高温(24℃、29℃)效应较低温(–2℃、4℃)效应显著;5岁以下儿童累积相对危险度高于其他人群。结论气温是潍坊市HFMD发病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不同温度对不同人群的滞后效应明显不同,高温影响更为显著,5岁以下儿童尤为敏感。
郑大山郭玉清陈喆刘峰郭雪艳刘本先乔宗雷赵晓蒙刘起勇李京
关键词:气温
潍坊市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潍坊市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全市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全市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个案1893例,其中≤1岁占56.31%,男女性别比为1.34:1,报告疫苗以NIP疫苗为主;一般反应占96.62%,其中83.15%发生在接种后≤1d;异常反应占2.54%,以变态反应和卡介苗淋巴结炎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已痊愈。估算全市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5.05~76.00)/10万。全市2010~2012年12个县市区均有AEFI个案报告,报告县覆盖率、48h报告及时率和48h调查及时率均达到100%。结论全市AEFI系统的监测灵敏性尚待继续提高,各责任报告单位数据差异较大。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和NIP疫苗,为监测重点;NIP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安全性良好。
黄炳花王绍清张洪祥郭雪艳王颖馨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
潍坊市艾滋病扩大检测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潍坊市艾滋病扩大检测效果,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潍坊市实施艾滋病扩大检测前2007~2012年和扩大检测后2013~2018年的HIV抗体筛查和确证报告数据信息、新报告HIV/AIDS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资料和2007~2018年死亡病例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257例,占全市历年累计报告数的19.51%;实施艾滋病扩大检测后的2013~2018年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923例,占全市历年累计报告数的70.08%。扩大检测前2007~2012年与扩大检测后2013~2018年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比例分别为73.98%(199/269)和90.39%(856/947),CD4+<200个/mm^3的比例分别为22.11%(44/199)和15.19%(130/856)、死亡比例分别为12.27%(33/269)和4.12%(39/947),扩大检测前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比例、CD4+<200个/mm^3比例、死亡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潍坊市实施艾滋病扩大检测策略,能早期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早管理、早治疗、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刘冬莹李东英宋明明孙玉红郭雪艳张娜娜
关键词:艾滋病
2012年潍坊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潍坊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潍坊市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潍坊市合计报告AEFI 1 012例,报告发生率为36.76/10万。报告发生率,一般反应为36.10/10万,异常反应为0.51/10万,偶合症为0.07/10万,心因性反应为0.04/10万;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为109.84/10万,流脑A+C结合疫苗为83.50/10万,含麻疹成分疫苗为37.36/10万,乙脑(减毒)疫苗为44.96/10万,Hib疫苗为59.06/10万。1 012例AEFI中,男性占57.61%,女性占42.39%,<1岁者占53.46%;临朐县占18.58%,寿光市占13.74%,潍城区占13.54%;5~6月占28.26%。一般反应的994例中,发热占62.47%,局部红肿占26.26%;异常反应的14例,卡介苗淋巴结炎和过敏性皮疹分别占35.71%和64.29%。全市报告县覆盖率、48h报告及时率、48h调查及时率和个案调查完整率均达到100.00%。结论全市2012年AEFI主要发生在小年龄儿童,使用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安全性良好。
李勤黄炳花王绍清郭雪艳王颖馨
关键词:预防接种
1974~2015年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及预测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描述1974~2015年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寻找发病规律。方法收集潍坊市HFRS人间疫情资料和人口数据,描述其三间分布,短期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结果 1974~2015年潍坊市累计发病29 942例,年均发病率为8.63/10万。累计死亡512例,年均死亡率为0.15/10万,总病死率为1.71%。HFRS有春季和秋冬季2个发病高峰,总体春峰略高于秋冬峰。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64∶1,高发年龄段一致,为35~64岁。ARIMA模型预测2016~2018年发病率略有上升。结论 1974~2015年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伴随疫源地类型发生改变,近年来发病率小幅回升。
郭雪艳周健郑兆磊瞿建俊范俊杰李秀君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时间序列
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利用广义相加模型探讨潍坊市气象因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的影响,探索可行的预测预警方法。方法收集潍坊市2010~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逐月发病数及同期气象因素,运用广义相加模型定量研究两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潍坊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HFRS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都在滞后0月即当月时HFRS发病风险最大,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则是在滞后2月和3月时风险最大。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拟合较好,模型检验残差均匀分布在0左右。结论潍坊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HFRS发病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可利用气象资料建立HFRS发病预测模型。
郭雪艳周健范俊杰李秀君李树军刘冬莹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病气象因素广义相加模型
1999—2016年潍坊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潍坊市乙类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9—2016年人间疫情监测资料和人口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9—2016年潍坊市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24种、115 708例,累计报告死亡32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73.62/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20/10万,总病死率0.28%。2009年以前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略有回升;发病率最低是2002年(58.20/10万),最高为1999年(102.07/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肺结核、细菌性痢疾、乙肝、出血热、梅毒,分别占总累计发病数的33.45%、21.16%、10.07%、8.38%、7.08%。结论潍坊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2009年之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0—2016年主导病种发生了显著变化,从2004年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等主导变为肺结核、梅毒为主导,应及时调整防控重点。
郭雪艳刘冬莹范俊杰周健
关键词: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求和自回归移动模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利用求和自回归移动模型模拟传染病发病时间序列,提高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方法以HFRS为例,收集2009年8月2019年2月国家法定传染病月度发病数数据,利用SAS 8.0对其做1阶差分12步差分提取周期趋势,对差分后时间序列序列进行ARIMA模型构建,估算参数并预测未来趋势。结果我国HFRS的发病呈现以年为单位的周期趋势,年平均发病总数基本保持在960人。构建的最优模型为ARIMA(2,1,1) 12,预测显示在未来5个月内2019年5月份病例报告数量达到高峰。结论 ARIMA模型通过分析HFRS发病历史数据,对短期发病情况预测精度高,能很好的反应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及变化趋势,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动态补充数据来对模型修正。
范俊杰于绍起王怡郭雪艳
关键词:ARIMAHFRS监测预警
2007—2023年潍坊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07—2023年潍坊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07—2023年潍坊市报告已结案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23年潍坊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全部为传染病事件,报告病例为1384例,无死亡病例,平均罹患率为1.66%;报告事件数排前3位的是奎文区、潍城区、临朐县;每年4—6月、11—12月为事件报告高峰期;幼儿园及小学是高发场所;城市学校报告事件较多。疫情介入处置时间中位数为5.46 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5.54 d,两者呈正相关(r=0.437,P<0.01)。结论:幼儿园及小学是潍坊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场所,不同地区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时间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传染病制定防控措施。
韩明奎郭雪艳乔宗雷单杰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病学
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及发病特征分析
多年来潍坊市特别是南部山区、丘陵地带一直是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高发地区.为了解潍坊市HFRS的流行规律及发病特征变化,更好地制订防控措略,本文对潍坊市1974-2013年的HFRS发病趋势进行分析.处于山东...
周健郭雪艳孙琳姜艳艳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疾病防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