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阚海英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代文
  • 2篇性别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2篇蒙古族
  • 2篇古族
  • 2篇翻译文学
  • 1篇当代文学
  • 1篇性别话语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创作
  • 1篇译介
  • 1篇译介研究
  • 1篇译论
  • 1篇执着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诗歌

机构

  • 8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河套大学

作者

  • 8篇阚海英
  • 1篇特日格乐
  • 1篇向阳

传媒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金钥匙(汉文...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前沿
  • 1篇内蒙古财经学...
  • 1篇民族翻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蒙古蒙古文学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综述(1977-2013)
2016年
比较文学成为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标志和先锋。从文化交流的本意而言,强调个别文化传统的个性和差异是为了突出其发展路径中不同的偏重,以求在阐释性的交流中达致相互之间的理解、借鉴和融合。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不仅对蒙汉民族交流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为当代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因素。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对探求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发展轨迹,总结蒙古族文学史发展规律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作家研究、作品研究、艺术审美研究等方面。研究论文比前期(1949-1977年)发表的更加可观。研究视野涉及比较研究、专门研究、单一研究、宏观研究以及女性文学视角研究等诸多领域。蒙古文学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译介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展开。
阚海英
关键词: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蒙译论析(1976—2000)
2024年
1976—2000年间,中国当代文学蒙译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作品的选择、生产、传播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中国当代文学蒙译参与到蒙古族当代文学建构中,丰富了蒙古族当代文学史系统,促进了中国多民族文学交流与交融。
特日格乐阚海英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翻译文学
乡间抒情者的执着——罗伯特·弗罗斯特与燕南飞诗歌比较研究
2022年
诗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而精神只有作为个别人的实在的意识和自觉意识才能存在。按一定语调写成的作品既已存在,它就成了一种现存的榜样,可以借人模仿,按类似的或相同的语调去歌唱。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既是生存之诗,也是隐蔽之诗、信念之诗。“自我与信念”仍是贯穿弗罗斯特诗歌始终的核心主题。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燕南飞写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瞬间打开个体生命体验,囊括生命全部的沧桑、困惑与迷茫,对灵魂的叩问不断加深着他对生活的认知。燕南飞的诗中,语言艺术与生活深度的探索并重。弗罗斯特和燕南飞的诗歌对乡间、故土的眷恋与抒情,爱情、情感的书写与执着,孤独、死亡的抒写与决绝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阚海英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
关于赛春嘎作品中的爱情、性别话语
2016年
赛春嘎发展了蒙古族诗歌的传统,扩大了形式的内涵量。特别是他的瑰奇、气势的磅礴、造型的优美、情感的热烈,对当代蒙古族诗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赛春嘎不但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小说、散文、评论、翻译等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论文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女性与个人的世界—女性成长的故事,主流与边缘—性别书写等研究来探索赛春嘎作品中爱情与性别话语。
阚海英
关键词:爱情性别话语
试论鲁迅对赛春嘎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不仅对蒙汉民族文化交流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当代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鲁迅作品蒙古语译介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纪念文章、信件等。赛春嘎与鲁迅在民主思想、人道主义、启蒙主义等诸多方面体现了极其相似的思想倾向。鲁迅和赛春嘎在改造国民性及秉承传统上有其共同点。鲁迅《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狂人日记》、《明天》、《伤逝》、《离婚》等作品对赛春嘎《沙漠,我的故乡》、《蒙古民族兴盛之歌》诸篇中人物形象、思想意蕴和女性主题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强化了反映民族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阚海英
关键词:主题
现代文学启蒙的先声——以郭沫若《女神》与赛春嘎《心侣集》为例
2019年
郭沫若的《女神》成为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的纪念碑。它和鲁迅的《狂人日记》一起被视为中国新文学浪漫追求的双璧而长存于中国人的记忆中。纳·赛音朝克图(1914-1973)是20世纪中国蒙古族一代大文豪,现当代蒙古文学奠基人,著名诗人。论文从自然、自由的激情演绎、崇尚女性主题、性别和恋爱观等方面探寻两位诗人在写作上的异同。郭沫若自然与人相呼应的诗歌中自然与人有平等关系,自然既是"自我","自我"即是自然。赛春嘎自然与蒙古人生活相呼应的诗歌中遵循自然规律与蒙古人生活节奏。赛春嘎诗歌为全民族人民的利益、命运而写诗;郭沫若诗歌当时追求个性解放为重。
阚海英
关键词:《女神》性别恋爱观
蒙古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译介研究
2012年
蒙古国学者巴.索特纳木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翻译文学"的概念。之后策.达木丁苏荣等主编的文学史著作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蒙古文学在接受异文化过程中发展、演进的大致轨迹,为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蒙汉文学交流史的跨文化特性,为蒙汉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研究当代蒙汉文学交流,对蒙古族翻译文学史研究、民族文学关系史研究都有重要价值。该领域的研究对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课题,理应成为当今比较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着手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梳理基本脉络,勾勒其发展轨迹,是目前急需着手开展的课题。
阚海英向阳
关键词:蒙古族翻译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译介
童年体验与艺术创作——以力格登、梵·高的作品为例
2023年
蒙古族当代著名作家力格登与荷兰著名后印象派画家梵·高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并以各自的审美、独特的追求,向生命靠拢,向生命价值深入的创造性艺术家。本文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童年体验对于艺术家主体的心理状态及其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影响。
常欢欢阚海英
关键词:童年体验艺术创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