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中 作品数:4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行腋窝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行腋窝清扫时切除肋间臂神经。2组术后治疗措施相同,进行严密观察随访。结果:2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周正武 王传思 黄鸿武 马建中关键词:乳腺肿瘤 改良根治术 肋间臂神经 脾全切除术与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比较脾全切除术和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脾全切除组42例采用脾全切除术治疗,脾部分切除组42例采用脾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清Ig A、Ig G、Ig M、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部分切除组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全切除组,但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全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组血小板计数、Ig M、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 A、Ig G、CD3^+、CD4^+、CD8^+、CD4^+/CD8^+显著高于全切除组(P<0.05)。部分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切除组(P<0.05)。结论: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裂的手术效果优于脾全切除术,且对患者血小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马建中 张宇 韩圣瑾 魏鲲鹏 李后俊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 脾部分切除术 血小板 免疫功能 脾切除术后心肌酶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心肌酶变化的意义。选取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术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6例非脾破裂外伤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术后1、3、7 d的肌酸激酶(C K)、肌酸激酶同工酶(C K-M B)、乳酸脱氢酶(LD H)、羟丁酸脱氢酶(H B D H)的变化。两组C K、C K-M B、LD H、H B D H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3 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在术后7 d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脾切除患者术后心肌酶变化有利于提高心肌功能。 周正武 韩圣瑾 郑学海 黄道斌 马建中关键词:脾破裂 脾切除术 心肌酶谱 不同程度脾脏损伤患者心肌酶谱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脾脏损伤患者心肌酶谱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14版脾脏损伤治疗方式的专家共识,将脾脏按受损严重程度划分为四级.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因外伤导致脾脏损伤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行全脾切除术的113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58例Ⅲ、Ⅳ级脾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55例Ⅰ、Ⅱ级脾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后第1d(T1)、手术后第3d(T2)、手术后第7d(T3)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并分析脾脏损伤严重程度与心肌酶谱之间的关联.结果脾脏损伤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了相应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在住院及出院后随访三个月内均无心肌梗死等相关疾病的发生;观察组在T0~T3相同时间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高于对照组,但T3时间点两组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T0比较,两组T1~T3点CK、CK-MB、LDH均低于T0点,但对照组T1时间点CK-MB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程度脾脏损伤患者早期外周血心肌酶谱均升高,且心肌酶谱的升高幅度与脾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创伤性脾损伤患者早期可能出现了心肌受损,应尽早检查患者心肌酶谱等生化指标,并予以药物保护心肌等对症治疗. 顾鹏 周正武 周正武 韩圣瑾关键词:脾脏损伤 腹部外伤 心肌酶谱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