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侯晓婷

侯晓婷

作品数:21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肿瘤
  • 9篇护理
  • 6篇肿瘤患者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护士
  • 4篇癌症
  • 4篇肠癌
  • 3篇照护
  • 3篇直肠肿瘤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术后
  • 3篇术后患者
  • 3篇晚期
  • 3篇腺癌
  • 3篇后患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肿瘤
  • 3篇保肛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肿瘤...
  • 11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肿瘤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河北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侯晓婷
  • 10篇陆宇晗
  • 7篇庞冬
  • 7篇杨红
  • 6篇路潜
  • 4篇王云
  • 2篇张亚茹
  • 2篇周玉洁
  • 2篇王影新
  • 2篇金三丽
  • 2篇杨萍
  • 2篇刘瑾
  • 2篇史双
  • 2篇欧阳倩
  • 2篇刘飞
  • 2篇李春月
  • 1篇赵艺媛
  • 1篇刘莉
  • 1篇李湘萍
  • 1篇沈艳芬

传媒

  • 5篇中国护理管理
  • 5篇中华现代护理...
  • 3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癌症康复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濒死期护理实践行为评价问卷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文化的濒死期护理实践行为评价问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基于CARES框架拟定问卷条目池;通过专家评定形成测试问卷;应用该问卷对210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对问卷进行条目筛选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形成的正式评价问卷包括3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459%;结合条目具体内容将问卷调整为5个因子,分别为疼痛管理和舒适照护、气道管理、躁动和谵妄管理、情感和精神支持以及护士自我照护。问卷I-CVI为0.80~1.00,S-CVI/Ave为0.98。总体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重测信度为0.785。结论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评价护士对濒死期患者的照护实践行为。
侯晓婷李欣国仁秀王云杨红陆宇晗
关键词:信度
集束化管理对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集束化管理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中的应用效果,为减少肿瘤患者留置PICC期间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4月至8月678例留置PICC的门诊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发生MARSI的病例进行回顾,从护理人员及患者两方面分析患者出现MARSI的原因,制订护理干预措施。2016年9月开始护理人员采取加强对MARSI知识的学习,对患者皮肤的评估、改进导管维护方法、选择合适的敷料种类等护理干预措施。将2017年4至8月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1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发生MARSI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MARSI的发生率由2016年的12. 39%下降至2017年的2.61%,差异有显著性(χ~2=67. 86,P<0.001)。结论实施预防控制等护理措施对降低MARSI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沈艳芬侯晓婷杨红董静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中心静脉导管皮肤损伤护理干预
基于AGREEⅡ对癌症患者临终照护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癌症患者临终照护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为我国未来发展科学、系统的癌症患者临终照护指南或临床制订癌症患者临终照护循证护理实践方案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及专业学会网站,收集建库至2020年7月25日发布的有关癌症患者临终照护的实践指南。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指南,并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指南评价工具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AGREEⅡ)评价所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共纳入14部指南进行质量分析,评价结果为9部A级,1部B级,4部C级。14部指南AGREEⅡ6个领域的平均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范围和目的(91.87%)、清晰性(83.73%)、参与人员(72.82%)、应用性(66.81%)、严谨性(63.84%)和独立性(58.04%)。对质量评价为A级的9部指南进行主题内容分析,发现癌症患者临终照护实践指南中的常见主题包括组建跨学科团队、临终患者识别、临终需求评估、临终沟通、提供个体化护理、临终症状管理、居丧支持、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培训等。结论在癌症患者临终照护方面,我国尚缺乏基于循证证据的指南,而国外现有癌症患者临终照护实践指南质量较高,涵盖主题内容较为全面,可为我国制订符合国情的临终照护指南或将最佳证据转化应用于我国临终护理实践提供借鉴。
侯晓婷于文华亢东琴马晓晓杨红陆宇晗
关键词:临床实践指南
肿瘤科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及培训需求,为开展针对爆发性疼痛的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选取4所医院267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问卷得分为8.70±2.22;18道题目中,9道题目正确率在50%以下,其中正确率最低的3道题目为"癌性爆发痛的评估内容"、"癌性爆发痛通常在多少分钟内达到顶峰"和"癌性爆发痛是否与慢性疼痛有必然联系"。是否肿瘤专科医院和不同学历护士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P<0.01)。33.1%的护士参加过爆发性疼痛相关培训,99.6%的护士希望参加爆发性疼痛相关培训,最希望采用的培训形式包括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和个案讨论,最希望获得的知识包括疼痛健康教育、镇痛方法和镇痛不良反应处理。结论肿瘤科护士对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对爆发性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较高,提示有必要采用多种培训形式针对爆发性疼痛对肿瘤科护士开展培训,提高护士对爆发性疼痛患者的管理水平。
柏冬丽侯晓婷张杏兰李艳任莉任芳芳
关键词:肿瘤护士疼痛癌性疼痛知识培训
住院癌症病人的疼痛管理结局与医护人员疼痛管理行为的研究被引量:16
2021年
疼痛是癌症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中国,初诊癌症病人的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癌症病人疼痛发生率高达60%~80%,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随着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和普及,虽然越来越多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调查显示未缓解的疼痛仍普遍存在[2]。癌症疼痛及治疗给病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带来诸多影响,因此,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提出疼痛管理结局应从疼痛强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程度及病人对疼痛管理的感知四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改善疼痛管理质量。目前国内对癌痛管理的研究多见于癌痛的发生率及疼痛强度的现状,包含以上四个方面的对癌症病人疼痛管理结局的研究尚无报道。同时,有研究提出医护人员遵照诊疗规范管理癌症疼痛是疼痛能否获得有效缓解的关键[4,5]。
于文华杨红马晓晓侯晓婷国仁秀王云张亚茹陆宇晗
关键词:疼痛管理晚期癌症病人疼痛强度医护人员诊疗规范
濒死期患者支持性照护培训方案在肿瘤科护士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构建针对肿瘤科护士的濒死期患者支持性照护培训方案并进行应用,探究护士对该培训方案的满意度和效果。方法依据课题组前期基于证据和专家函询构建的癌症患者濒死期支持性照护策略清单,拟定针对肿瘤科护士的濒死期患者支持性照护培训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邀请17名专家进行函询,依据专家对各项内容的评分及提出的意见对培训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培训方案终稿。2024年2月将培训方案在31名临床护士中应用,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设置及内容进行评价。结果共开展2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的培训方案包含6项培训模块、15项培训核心内容、37项培训具体内容和31项培训目标。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6,熟悉程度系数为0.82,权威系数为0.89;2轮函询专家评分的变异系数均为0~0.13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4和0.120(均P<0.001)。培训实施后对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31名护士对培训方案设置及内容均认为满意,并表示该培训项目可提升濒死期患者照护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结论该研究构建的濒死期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培训方案内容构成合理,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护士开展濒死期照护培训提供参考。
侯晓婷于文华庞冬国仁秀王云李梓萌柏冬丽陆宇晗
关键词:肿瘤德尔菲法
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并分析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探讨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便利抽样的设计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医学应对问卷(MCMQ)、社会支持量表对244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晚期肿瘤患者CD-RISC总分为(71.23±13.64)分,处于较高水平;在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回避维度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153,r=0.242,P<0.05),屈服维度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375,P<0.01);社会支持3个维度均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学资料的情况下,晚期肿瘤患者应对中回避维度和屈服维度是心理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变异变量的22.7%(F=17.558,P<0.00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晚期肿瘤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提高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弹性。
王站颖杨红国仁秀侯晓婷张亚茹陆宇晗
关键词:心理弹性医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肿瘤患者
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临床实践指南计划书
2024年
为提升肿瘤患者生命最后几天(濒死期)的照护质量,亟须构建指南提供规范和指导。《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临床实践指南》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版指南制定步骤,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采用GRADE及CERQual方法学,参照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 Ⅱ)标准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条目(RIGHT)制定指南报告清单的条目。本指南计划书主要介绍构建临床问题和选择结局指标、证据检索、推荐意见的产生等指南制定过程。
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杨红侯晓婷李欣国仁秀亢东琴陆宇晗
关键词:肿瘤护理计划书
肿瘤患者便秘预防的证据总结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 :评价并整合国内外肿瘤患者便秘预防相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指南网站、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网站、各循证资源及文献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肿瘤患者便秘预防相关内容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 :最终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4篇指南和1篇专家共识,通过阅读、提取最终获取证据34条,归类为评估风险因素、通用预防措施、特殊肿瘤人群预防措施(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肿瘤患者)、特殊肿瘤人群预防措施(老年肿瘤患者)4个方面。结论 :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遵照循证护理标准,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实践证据,从而降低肿瘤患者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动循证知识向实践转化。
马晓晓陆宇晗杨红侯晓婷李欣李娜
关键词:肿瘤便秘循证护理
基于CARES框架的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CARES框架构建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培训课程,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基于CARES框架构建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培训课程初稿,2021年11月—2022年1月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2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最终版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培训课程。2022年1—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235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给予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课程培训。采用濒死期患者护理培训课程评价问卷评估护士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实施过程的满意度。结果最终形成的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培训课程包括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44个。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100.00%(235/235)。结论基于CARES框架的肿瘤患者濒死期护理培训课程开发过程规范,学员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实施过程满意度高,可以作为临床护士改善濒死期专业照护能力的教育资源。
李欣庞冬侯晓婷国仁秀陆宇晗
关键词:肿瘤护士课程构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