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红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代际传承研究——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论域
- 2018年
-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是一个大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浮光掠影,积压已久的诉求冲破沉闷的暗夜涌现出来,或进步、或陈腐、或肤浅、或杂乱……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中心一环,马克思主义以其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最终占据了这一中心位置。迫切寻求救亡之道的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历经几代马克思主义者星火相传,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路径。
- 刘小红马启民
-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代际传承论域社会动荡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转向被引量:3
- 2017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历经了理论引进、理论阐释、理论体系建构的积极探索过程,在延安时期实现了其哲学立场和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回归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透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维度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探索中,融合中西两种视界,以实践为基点,创造性地构建了实践的认识论、实践的辩证法和实践的历史观的统一整体,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
- 刘小红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延安时期
-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建构路径被引量:2
- 2017年
- 知识是最重要的"话语"体系,学术话语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术话语始终是建构的结果,中国知识分子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阐释、研究和传播中,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学术研究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学术阐释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探索和建构了独特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并在学术研讨和争鸣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的话语权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学理基础,其发展历程对加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刘小红
- 关键词:话语知识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早期传播的贡献被引量:1
- 2016年
- 话语体系建构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话语符号确立、学术研究、关切现实和深入传播中初步建构了中国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中国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早期建构历程尽显话语的对话性、历史性和实践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词汇、知识、实践、受众等要素,对新时期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刘小红马启民
- 关键词:知识分子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