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慧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随钻
  • 2篇随钻地震
  • 1篇导向钻井
  • 1篇导向钻井技术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压力
  • 1篇地层压力预测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震采集
  • 1篇地震技术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声波
  • 1篇随钻地震技术
  • 1篇全波
  • 1篇钻井
  • 1篇钻井技术
  • 1篇钻头
  • 1篇物探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篇周小慧
  • 2篇杨瑞娟
  • 2篇陈伟
  • 2篇杨江峰
  • 1篇汪忠德
  • 1篇宋桂桥
  • 1篇倪瑶
  • 1篇蔡杰雄
  • 1篇李霞
  • 1篇李霞
  • 1篇吴伟
  • 1篇李红敬
  • 1篇张卫华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石油物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地震导向钻井技术的国际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被引量:1
2022年
地震导向钻井技术对于物探技术精细化发展至关重要,这项技术旨在高效利用钻头前的地震数据,从而减少钻探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此项技术仍处于发展中期阶段,现阶段的两种主要思路是地震信号于地表或海面激发,钻柱中检波器接收(随钻VSP),以及钻头振动作为井下震源,钻杆或地表接收.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随钻VSP技术应用成熟,但工作成本高,且时效性不足,按现行思路已很难继续获得大的突破.且通过传统VSP与配套实时高效处理技术相结合也可以达到同等效果且成本更低.钻头随钻地震技术在工作原理上具有很大优势,不仅可以采集到更加及时且丰富的信息,而且更环保和高效,但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很多困难.目前两种方法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如何取舍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次研究针对近十年相关领域的技术进展,对两种现有研究思路的发展现状及潜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国内发展地震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胡玮周小慧杨江峰陈伟
地震采集技术发展动态与展望被引量:4
2014年
地震采集技术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记录波场为中心"的理念逐步替代了传统的追求共中心点叠加次数的采集设计思想,力求记录到大部分对地质目标有影响的资料、无假频地记录噪声波场,为成像和噪声识别打好基础。以声波多普勒传感器为代表的新型传感器不再强调与地面的耦合,将大幅减少采集工作量;508XT陆地采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百万道地震信号,将地震成像的分辨率提高到新水平;而旋转分量传感器测量出了波场更多信息。随着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的进步,传统的逐炮激发、接收的非连续采集方式演化为多震源按计划独立激发、不同炮连续重叠记录,提高了采集效率。海上地震也出现了双圆形采集、完全去伴随波、OBN等新技术。DSA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地震的经济性,通过数据的冗余,提高地震资料反映地质情况的能力。
吴伟汪忠德杨瑞娟李霞周小慧
关键词:地震采集
油气地球物理技术进展被引量:10
2020年
油气地球物理技术持续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及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对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从高效地震采集、偏移反演技术、定量地震解释、物探理论研究及岩石物理实验、自动化智能化物探技术五个方面,研究了油气地球物理技术的新进展。新的可控震源装备及激发技术是多源地震等高效地震采集新技术的基础,缩短了采集周期,增加的信息冗余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质量。采集理念的变化推动了"两宽一高"地震技术的发展。分布式震源组合代表了下一代地震采集技术的方向。节点地震技术与可控源高效激发、稀疏采集技术相结合,能够提高采集效率、降低采集成本。压缩感知、光纤传感器等其他领域新技术成果的引入,加速提升了地震技术的能效。各向异性偏移、最小二乘偏移与其他偏移技术的结合,是成像技术的研发热点。全波形反演在浅中层建模中应用效果显著,联合偏移反演是发展方向。地震定量解释技术对油藏的描述更精细、可靠。倾斜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比以往使用的横向各向同性等介质更接近真实油气藏。数字岩心技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油藏,提高油气开发效率及采收率。深度学习技术已渗透到物探数据处理与解释等领域,将推动物探一体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
陈伟李霞李红敬杨瑞娟黎娜周小慧杨江峰
关键词:各向异性
随钻地震技术及其新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根据采集方式的不同,随钻地震技术可分为钻头随钻地震和随钻VSP。钻头随钻地震采用钻头破岩时的振动作为震源,能量较弱,信噪比低,在深井、高斜度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使用PDC钻头、钻遇软岩层等情况下震源信号不佳,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而在钻头上方安装水力脉冲冲击器使井底产生脉冲冲击和瞬时负压的方式,可增加震源信号的强度,提高随钻地震信号的信噪比。随钻VSP采用海面气枪震源或地面可控震源、炸药激发,井下地震检波器接收,泥浆脉冲遥测系统实时传输校验炮、初至波数据,实时更新随钻速度、压力模型,提高成像精度。与常规电缆VSP相比,随钻VSP在钻井过程的自然间隙,例如连接钻杆的过程中进行采集,不干扰钻井过程,避免电缆VSP在水平井、高斜度井等的操作风险,降低钻井成本。目前,随钻VSP技术日趋成熟,可实现钻头前准确的速度预测、地层压力预测和精细构造成像,从而预见性地指导钻井过程。针对新探区、钻前地层压力预测风险较大的地区、非常规油气藏、常规电缆VSP部署风险大的地区、复杂油气藏等在高精度构造成像、准确地层压力预测等方面的需求,开展随钻VSP技术应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可降低钻井风险和成本,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益。
周小慧宋桂桥张卫华倪瑶蔡杰雄
关键词:随钻地震地层压力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