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勇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核科学技术更多>>
- 三维原子探针对回火铌钒微合金钢中析出物的研究
- 2009年
- 将Nb-V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0.5h后淬火,分别在500℃和600℃回火4h,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析出物的特征。结果显示,固溶后V、Nb完全溶入基体;500℃回火后,基体中析出大量的C-V-Nb细小粒子,Mo出现偏聚;600℃回火后,析出粒子数量减少,尺寸增大,C、V、Nb和Mo的含量均增加,形成具有一定化学比的复合碳化物(Mo,V,Nb)C。
- 王泽民刘庆冬朱晓勇刘文庆
- 关键词:三维原子探针析出物回火
- 微合金钢中第二相临界转换尺寸的研究
- Nb-Mo-V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淬火,在不同的温度(500℃、550℃、600℃、650℃)回火4h或在650℃回火不同时间,根据硬度曲线判断回火4h 时析出强化机制发生转换的温度和在650℃回火时析出强化机制发生...
- 刘文庆朱晓勇钟柳明王晓姣
- 关键词:微合金钢三维原子探针
- 场离子显微镜在析出强化微合金钢中的应用
- 2011年
- 将实验V-Nb-Mo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处理,在500℃回火不同时间,用场离子显微镜(FIM)研究实验钢中碳化物的析出过程。结果表明:回火0.5 h的样品中,碳化物处于形核长大时期,与基体的{110}呈共格关系;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碳化物形成独立的晶体结构,与基体{110}之间呈半共格关系;回火100 h后,碳化物粗化长大,与基体呈非共格关系;形状系数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先变大再变小,析出相尺寸从1.6 nm逐渐增大至15 nm。500℃回火30 h的实验钢力学性能最佳,表明碳化物的析出强化效果最明显,相应的碳化物尺寸约为4 nm。
- 朱晓勇王晓姣钟柳明刘庆冬刘文庆
- 关键词:场离子显微镜回火
- Nb-Mo-V微合金钢中碳化物及其强化机制的研究
- 朱晓勇
- 关键词:微合金钢合金碳化物三维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
- Nb元素和Fe元素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将几种成分不同的锆合金样品放入高压釜中,在350℃、16.8MPa、70μg/gLi+LiOH水溶液中腐蚀。结果显示:第二相几乎全是Zr-Nb-Fe粒子的3#样品耐腐蚀性能最好,而不含Zr-Nb-Fe粒子的1#和5#样品耐腐蚀性能很差,这说明Zr-Nb-Fe第二相粒子对改善锆合金耐腐蚀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合金中Nb元素和Fe元素配比合理,才可使合金中第二相主要是Zr-Nb-Fe粒子。
- 刘文庆朱晓勇王晓姣李强姚美意周邦新
- 关键词:合金元素耐腐蚀性能显微组织第二相粒子
- 铌钒微合金钢中碳化物的析出过程被引量:7
- 2010年
- 为了解铌钒微合金钢碳化物析出过程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将Nb-V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0.5h后淬火,在500℃回火不同时间,淬火样品的显微硬度最高,随着回火时间延长,显微硬度先快速下降,随后上升,在回火4~10h时出现一个硬度峰,随后又缓慢下降.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这些样品中碳化物的析出特征.结果显示,淬火样品中V、Nb元素分布均匀;随着回火时间延长,碳化物的尺寸逐渐增大,数量增加,回火4~10h的样品数达到最多,与硬度峰对应,同时V碳化物依次向V、Nb和V、Nb、Mo的复合碳化物转变.
- 刘文庆朱晓勇王晓姣钟柳明周邦新
- 关键词:三维原子探针微合金化钢
- Mo对Nb-Mo-V微合金化钢中碳化物析出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将两种Mo含量不同的Nb-Mo-V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0.5 h后淬火,然后在450-650℃间不同温度回火4h,研究Mo含量对其在回火过程中组织变化和碳化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Mo含量微合金钢样品的硬度峰值出现在550℃回火,高Mo含量的出现在600℃回火;在650℃回火后,高Mo含量样品中碳化物颗粒尺寸比低Mo含量的小。其原因是,Mo偏聚在碳化物外层抑制了Nb、V从铁素体基体扩散进入碳化物,并降低了基体中C和合金元素向碳化物扩散的速率,从而抑制了碳化物颗粒长大。
- 王泽民朱晓勇刘文庆
- 关键词:微合金钢三维原子探针
- 微合金钢中第二相临界转变尺寸的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将V-Nb-Mo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处理0.5 h后淬火,然后在不同的温度(500—650℃)回火4 h,或在650℃回火不同时间,用显微硬度判定等温回火和等时回火时析出碳化物强化机制的转变点,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表征碳化物的析出特征,并测量其等效半径r_p.根据第二相与位错交互作用的强化理论,共格应变强化主导切过机制,计算了位错切过向绕过机制转变时第二相的尺寸.结果表明,3DAP测量和强化理论计算得到的第二相的临界转变半径十分吻合,约为1 nm,表明用共格应变强化切过机制可以很好地预测析出强化作用最显著时第二相的尺寸.
- 刘文庆朱晓勇钟柳明王晓姣刘庆冬
- 关键词:微合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