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龙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守治疗Jefferson骨折并寰枢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Jefferson骨折并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Jefferson骨折并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即卧床颅骨牵引复位。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颈椎各方向(前区、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区、右侧区)活动度、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4例随访患者经治疗后均无明显Jefferson骨折并寰枢椎不稳定的现象,寰枢椎旋转等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中,右旋功能治疗后6周恢复至(38±2)°,治疗后8周恢复至(46±3)°,治疗后12周恢复至(51±0)°。愈合时间为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5个月。44例随访患者经治疗后颈椎功能优良率为93.18%(41/44)。结论保守治疗Jefferson骨折并寰枢椎不稳定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保守治疗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尤其是对于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患者可节省其治疗费用,减轻其负担。
- 李伟龙
- 关键词:保守治疗JEFFERSON骨折寰枢椎不稳定临床疗效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形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形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1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椎管形态等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术后1年患者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人数占比为15%(6/41),椎管占位百分率为(1.6±0.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33/41)和(34.8±6.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神经功能方面,术后1年患者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SF-36量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椎管形态,减轻脊柱侧弯程度,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短期疗效显著。
- 张惠城刘展亮陈嘉裕杨永迁李伟龙
- 关键词:胸椎椎弓根螺钉椎管
- 管状牵开器辅助下单侧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估微创Quadrant通道下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经后路单侧肌间隙入路,微创Quadrant通道下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CT检查评估是否椎体间融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随访6~25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7.31±1.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3.15±0.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38.54±3.21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5.96±3.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 张惠城陈嘉裕刘展亮杨志发杨永迁李伟龙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QUADRANT通道
- 压迫腰椎脊髓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脊柱痛风石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痛风石多见于足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1]。脊柱痛风石是尿酸结晶盐沉积于脊柱关节内形成的痛风石,临床上较为罕见,可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各个节段[2],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较低且特异性低,早期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易与其他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相混淆[3]。因此,本文报道1例压迫腰椎脊髓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脊柱痛风石患者,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提供一定的依据。
- 李伟龙李伟龙刘展亮廖红兴刘展亮陈嘉裕
- 关键词:痛风石脊柱腰椎神经压迫
- 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估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CF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应用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术前、术后24 h内及末次随访时评估VAS及ODI;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体后凸cobb角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前VAS评分7.6±1.2、ODI评分87.4±11.5、cobb角21±4.6、术后24 h VAS评分2.4±0.6、ODI评分43.8±9.6、cobb角5.8±0.6;末次随访VAS评分2.1±0.4、ODI评分42.6±10.1、cobb角6.4±0.7;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cobb角分别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的VAS、ODI评分、cobb角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
- 张惠城陈嘉裕刘展亮杨志发杨永迁李伟龙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