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情景认知理论视角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8
- 2014年
- 当前,在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情景认知理论是当前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能力,是解决"高分低能"人才培养弊端的有效途径。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应在情景认知理论视角下,调整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应用型翻译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李璐
-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
- 马克·吐温游记中的异国凝视
- 2019年
- 马克·吐温的游记《傻子出国记》记录了他在欧洲和圣地游览的见闻感受,抓住了塑造美国人世界观和自我认知的旅行时代这一微妙时刻,在异域的旅行体验中确立了美国国民性,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者。论文通过对《傻子出国记》中作家的异国凝视的原因、对象、过程和文化参照物的分析,揭示美国人的异国凝视与美国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身份界定之间的联系。吐温对于美国游客在域外言行的凝视体现了美国特性的集体认同,在描述异域风景时选用的参照物也充满美国文化气质,将旅行见闻中的异国凝视对象与游记的教育和安抚功能相结合,成为美国在19世纪旅游时代身份焦虑的文化解决方案。
- 李璐
- 关键词:马克·吐温民族身份
- 欧洲废墟与美国游客:《傻子出国记》中黑暗场景的政治含义
- 2019年
-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最成功的游记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游记《傻子出国记》记录了作家取道欧洲的圣地之行。但是在这部记录"享乐之旅"的游记中却散布着对于墓地、停尸间、监狱等黑暗场景的描述。实际上,这些黑暗场景塑造了欧洲的"墓园"形象和圣地的"废墟"形象,体现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宗教观,说明美国文学界急需确立自身特色,厘清自身特色对于旧世界文化的复杂情绪,而吐温对待宗教的流动态度也为圣地中黑暗景色的描写提供了深层解读。
- 李璐
- 关键词:黑暗文化身份宗教观
- 《苦行记》与19世纪美国国家认同中的西部特质
- 2020年
- 马克·吐温的《苦行记》记录了淘银热时期美国西部的繁荣时代,展现了符合东部民众想象的狂野西部图景,揭示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人的文化身份焦虑和国家认同塑造之间的关联。书中对于狂野西部的神话与风景描写符合民众对于西部的文化印象。男子气概成为西部价值观的主要衡量要素,体现了挣脱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发展对男性束缚的反抗。边疆精神强调了美国个人主义在西部自由土地上的发展,这种追求个人发展与自力更生的极端个人主义成为西部精神的重要组成,更是西部人的行为准则。作家以自身的西部移民经历讲述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国家认同,阐释了西部特质对于国家认同的形塑。
- 李璐
- 关键词:马克·吐温《苦行记》男子气概国家认同
- 海归人员反向文化适应研究综述被引量:5
- 2014年
-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人员的国际化流动,跨文化交际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归国人员回国后重新审视本国文化,由此产生的冲突和摩擦即反向文化冲击。将研究重点放在归国人员的反向文化适应问题上,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梳理和讨论,为国内学界的跨文化研究引入新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研究归国人员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提供某些借鉴。
- 李璐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