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江天鹅洲故道银鮈的年龄、生长和死亡率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根据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长江天鹅洲故道采集的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样本873尾,用鳞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退算材料,研究银鮈的年龄、生长特性及死亡率。结果表明,雌雄群体均由1~6龄组成,雌鱼87.35%为1~3龄,雄鱼87.01%为1~3龄。雌雄鱼体长(L)和体重(W)关系表现为异速生长,雌鱼W=0.009L3.2285,雄鱼W=0.009L3.2254。以退算体长拟合vonBertalanffy方程,得到生长参数为:雌鱼L∞=17.1797cm,k=0.1820,t0=-1.2673和雄鱼L∞=11.5069cm,k=0.4074,t0=-0.5764。雌雄鱼的自然死亡率分别为M=0.6048/a和M=1.1459/a,远高于一般鱼群自然死亡率(M=0.2~0.3/a);开发率分别为E=0.5711和E=0.4183。长江天鹅洲故道银鮈雌鱼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应加强管理。
- 王海生沈建忠李霄胡少迪龚成孙广文黄丹
- 关键词:年龄死亡率
-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被引量:12
- 2016年
-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的进行评价,为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故道上下游共布设10个采样点,于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2012年1月(冬季)和2012年8月(夏季)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7属、143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14属、2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9.6%;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4属、22种,占15.4%;绿藻门(Chlorophyta)32属、64种,占44.8%;甲藻门(Pyrrophyta)3属、4种,占2.8%;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12种,占8.4%;隐藻门(Cryptophyta)3属、4种,占2.8%;金藻门(Chrysophyta)8属、9种,占6.3%,以喜好富营养型水体的蓝藻和绿藻为主。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6×107个/L,其中以蓝藻为主,占总密度的88.8%;其次为绿藻,占总密度的7.7%。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7.2 mg/L,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1.5%、17.9%和12.8%;其中12种优势种中的富营养型指示种粘液胶鞘藻(Phormidium mucicol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quadrata)以群体形式存在。现存量法、优势种群法以及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天鹅洲故道水体属于富营养型,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
- 黄丹李霄望志方熊晶沈建忠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 滇池鲤4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为确定鉴定滇池鲤(Cyprinus carpio)年龄的适宜材料,对4种年龄鉴定材料(耳石、鳞片、胸鳍条和鳃盖骨)的形态和年轮标志进行了描述,并对这4种钙化组织鉴定鲤年龄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2013年5、6、8-11月以及2014年3-7月,使用拖网采集云南滇池鲤584尾,体长范围7.5~50.5 cm,体重范围17.2~3211.3 g。其中耳石采集于584尾样本,鳃盖骨和鳞片分别采集于276尾样本,胸鳍条采集于274尾样本。微耳石磨片轮纹清晰,在反射光下呈明暗相间的条纹,年龄标志明显。同一鉴定者2次年龄读数的吻合率,微耳石磨片轮最高(88.0%),鳞片次之(84.1%),胸鳍条和鳃盖骨则分别为73.7%和72.1%。2次读龄的平均误差百分比,微耳石磨片和鳞片较小,分别为2.6%和2.9%;胸鳍条和鳃盖骨较高,分别为4.7%和5.9%。以微耳石磨片年龄读数为基准,鳞片年龄读数与其吻合率最高(77.5%),平均变异系数最低(6.14%);鳃盖骨和胸鳍条与其吻合率分别为61.9%和56.2%,平均变异系数均超过12%。综合分析认为,耳石是滇池鲤年龄鉴定的最佳材料,鉴定4龄以下个体年龄时可使用鳞片,鳃盖骨和胸鳍条则不适于滇池鲤的年龄鉴定。
- 李霄沈建忠龚江余文娟张亚辉李宗栋
- 关键词:滇池年龄鉴定耳石鳞片
- 滇池红鳍原鲌4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耳石、鳞片、匙骨和鳃盖骨等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云南滇池红鳍原鲌的年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吻合率、可判读力和平均变异系数为依据确定最佳年龄鉴定材料。红鳍原鲌的微耳石轮纹清晰,在解剖镜入射光下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无明显杂纹,年轮标志清晰;而鳞片轮纹在4龄以上时年轮特征不清晰,读龄过程中易被忽略;此外,高龄个体匙骨和鳃盖骨分别出现中心部分透明、基部较厚等原因,造成年龄低估。判读结果表明,微耳石和鳞片的吻合率及平均变异系数均优于匙骨和鳃盖骨。因此,以微耳石年龄读数为基准,并与鳞片、匙骨和鳃盖骨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鳞片与其吻合率最高,为92.7%,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1.9%,匙骨和鳃盖骨与其吻合率分别为77.2%和61.3%,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9.3%和12.6%。综合分析认为,耳石为滇池红鳍原鲌最佳年龄鉴定材料,鳞片因具有采集方便不伤鱼体的优点,也是很好的年龄鉴定材料,匙骨和鳃盖骨则不适于滇池红鳍原鲌的年龄鉴定。
- 李宗栋沈建忠李霄吉芬芬潘静李乾
- 关键词:滇池耳石鳞片
- 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被引量:6
- 2018年
- 根据2010-2011年和2015-2016年对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资源的调查,分析了长江天鹅洲故道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着重了解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潜在饵料鱼资源-小型鱼类的情况。结果表明,2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1种,隶属于6目12科41属,其中2010-2011年采集鱼类50种,2015-2016年采集鱼类38种。小型鱼类共采集到32种,其中2010-2011年度为31种,2015-2016年度为22种,减少的种类主要为长江干流繁殖进入天鹅洲故道的种类。2015-2016年相比2010-2011年,小型鱼类优势种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10-2011年故道小型鱼类优势种5种,按优势度大小排序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鲫(Carassius aurat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而2015-2016年优势种为4种,按优势度大小排序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短颌鲚和鲫,来自长江干流繁殖的小型鱼类资源有所减少。建议通过灌江纳苗引入似鳊、银鮈、贝氏歺又鱼等长江干流繁殖的小型鱼类,改善生境,为歺又鱼、鲫等湖泊定居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以增加长江江豚饵料鱼类的资源量,满足其食物需求。
- 龚江王腾李霄黄丹沈建忠龚成
- 关键词:群落结构鱼类资源
-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被引量:17
- 2014年
- 于2011年4月~2012年1月按季度对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87种,其中原生动物22属38种,占总种类数的43.7%;轮虫25属36种,占总种类数的41.4%;枝角类8属9种,占总种类数的10.3%;桡足类4种,占总种类数的4.6%。浮游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25711.9ind./L,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分别占总密度的93.7%和5.6%;年平均生物量为3.6mg/L,以原生动物和枝角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1.9%和28.1%。15种优势种中9种为富营养水体指示种。绿急游虫、双叉尾毛虫、长圆膜袋虫和小链巨头轮虫全年形成优势,而针簇多肢轮虫、缘板龟甲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在春、夏、秋季形成优势,螺形龟甲轮虫只在春秋形成优势。绿急游虫、双叉尾毛虫、长圆膜袋虫等富营养水体指示种在受污染较多的6和10号两处采样点数量较多。按现存量法和浮游动物优势种群法判定,天鹅洲故道属于富营养类型,与根据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评价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同时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小型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 黄丹沈建忠胡少迪龚成周斌李霄王海生孙广文
- 关键词:浮游动物水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