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晶晶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制备及性能
  • 2篇烷基多糖苷
  • 2篇临界胶束浓度
  • 2篇胶束
  • 1篇淀粉
  • 1篇一步法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润湿
  • 1篇润湿性
  • 1篇黏结
  • 1篇纤维素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秸秆
  • 1篇麦秸秆
  • 1篇接触角
  • 1篇秸秆
  • 1篇碱处理
  • 1篇红薯
  • 1篇红薯淀粉

机构

  • 4篇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来水利
  • 4篇王晶晶
  • 1篇肖雨晨
  • 1篇刘恒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纸和造纸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16年
以红薯淀粉、异丙醇、十二醇为主要原料,丙三醇为两相溶剂,利用转糖苷化法合成了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等对烷基多糖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红薯淀粉):n(异丙醇):n(十二醇)=1:5:1,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6h,催化剂用量0.9%时,所得产品的表面张力为24.74~28.12mN/m,临界胶束浓度约为0.202g/L,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其润湿性良好,红外和核磁表征结果显示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
王晶晶来水利国雅娜刘恒
关键词:红薯淀粉烷基多糖苷临界胶束浓度
小麦秸秆中纤维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实验考察了NaOH的质量分数、液固质量比、提取温度及时间等对小麦秸秆失重率的影响,并用硝酸-乙醇溶液进一步提取秸秆纤维素,结果显示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以12:1的液固比在100℃下蒸煮秸秆粉末90 min,小麦秸秆的失重率最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静态接触角测量仪对得到的秸秆纤维素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测定,表明秸秆粉中的纤维素被充分提取,其表面粗糙,与去离子水的接触角为15.9°,这可使其用于后续接枝反应时与试剂的接触面积有所增加。
来水利国雅娜肖雨晨王晶晶
关键词:小麦秸秆纤维素碱处理接触角
建筑粉尘抑制剂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以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出一种具有黏结、润湿性能的成膜抑尘剂。经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与市售黏结型抑尘剂进行比较,并对其润湿性、保水性、耐风蚀性、温度适应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抑尘剂性能优于市售产品,当合成抑尘剂质量分数为3%时,黏度为16.70 m Pa·s,粉尘渗透深度达3.4 cm,含水率为9.5%。在15 m/s的风力作用下,6 h后粉尘损失率仅为1.5%,-20~40℃变温条件下粉尘固结层完整无裂痕。
来水利国雅娜王晶晶
关键词:黏结润湿性
烷基多糖苷的一步法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烷基多糖苷(APG)是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绿色表面活性剂,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国外20世纪90年代才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可溶性淀粉和十二醇为主要原料,液体石蜡为两相溶剂,以有机酸作为催化剂采用一步法合成烷基多糖苷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反应工艺的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溶剂等因素对糖苷产率和APG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较佳合成条件为:n(十二醇)∶n(可溶性淀粉)=6∶1,反应温度118℃,反应时间5h,催化剂用量1.5%(对淀粉质量).所得产品的黏度适中,表面张力为26.74~27.21mN/m,临界胶束浓度约为0.169g/L,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其润湿性良好,同时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较好,可显著降低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红外和核磁表征结果显示了所得产品为目标产物.
来水利王晶晶国雅娜
关键词:烷基多糖苷临界胶束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