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东
- 作品数:11 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乌梁素海真光层深度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模拟分析研究
-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水体生物生产力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对定量把握水体碳氮磷物质循环、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环境特征与质量、合理利用和管理水生生物资源和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寒旱区湖...
- 田伟东
- 关键词:乌梁素海冰封期叶绿素A真光层深度初级生产力
- 文献传递
- 土壤蒸发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蒸发皿,包括:内筒、外筒及密封圈,所述内筒置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内筒的一端,所述内筒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纱网,所述内筒的材质为聚氯乙烯PVC,所述外筒为塑料波纹管。因此,本实用新型公...
- 孙标樊才睿李畅游史小红田伟东宋爽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健康评估
- 湖泊健康评估作为湖泊管理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分析湖泊各系统的现状,对湖泊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还能对湖泊生态修复的过程进行监测,从而可以不断的为湖泊健康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湖泊健康评估是湖泊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
- 田伟东
- 关键词:乌梁素海指标体系
- 人工湿地基质组合去除氨氮方案筛选及影响因素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采用等温吸附方程对6种基质吸附氨氮的能力进行筛选,并将效果较优的3种材料组合成人工湿地基质试样,通过筛选实验和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动力学实验,得到不同组合基质的氨氮去除效果,分析不同温度、进水浓度和粒径下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沸石、生物陶粒和石灰石质量比在3∶1∶1时除氨氮效果最优,吸附量达到283.814 mg/kg,去除率为94.61%。随着温度增高,氨氮吸附量减小。进水浓度的增加虽然可以增加吸附量,但会降低吸附效率。改变粒径对吸附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从相关系数来看,准二级比一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模拟基质吸附氨氮的过程,在估算改变温度对平衡吸附量影响时,一级动力学估算更为准确,在改变进水浓度和粒径时,二级动力学较优。
- 赵东源张生赵胜男赵育军田伟东刘晶晶
- 关键词:人工湿地氨氮去除率动力学分析等温吸附方程
- 冰封期乌梁素海沉积物-水界面氨氮的交换特征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揭示冰封期氨氮(NH_4^+-N)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机制及内源性营养盐对全湖污染的贡献,于2018年2月初在乌梁素海湖区7个采样点采集了上覆水体与沉积物样品,得到了冰封期上覆水体与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H_4^+-N浓度,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NH_4^+-N的扩散通量.结果显示,上覆水体中NH_4^+-N浓度变化范围为0.55~1.60 mg/L,平均值为1.05mg/L,0~5 cm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_4^+-N浓度是上覆水体中的10倍以上,其变化范围为6.64~18.63 mg/L,平均值为11.92 mg/L.估算沉积物间隙水NH_4^+-N向上覆水体的扩散通量为1.282~4.269 mg/(m^2·d),表明在湖水冻结过程中,底泥沉积物接纳了大量的可溶性污染物成为内源污染源,会在冰封稳定期、融冰期和融冰后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湖水的主要污染源.
- 姜涛张生赵胜男史小红孙标田伟东韩知明吕杰
- 关键词:冰封期乌梁素海沉积物氨氮
- 通辽平原区近35年地下水埋深及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地下水资源已日益成为半干旱地区维持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了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将有助于管理典型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和地下水资源。基于通辽平原区的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地下水埋深和土地利用类型遥感数据,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响应关系。研究发现,通辽平原区1980-1995年期间,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4.90%和22.77%,而草地面积相应减少13.36%,农田开垦和城镇化进程明显;1995-2015年期间,研究区耕地和草地面积无明显变幅,该时期变化最大的为水域,面积减少了约19.93%,干旱趋势加剧。与此同时,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值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区域中部形成两个地下水超采区,平均地下水埋深值由1980年的2.39 m增加至2015年的6.23 m。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与地下水的时空变化关系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类型是地下水埋深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研究区耕地扩张和城镇工业经济发展对地下水埋深影响显著。
- 孙标朱永华张生史小红田伟东刘志强云腾
-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
- 乌梁素海水环境质量分析和社会服务功能调查研究
- 本文以内蒙古境内的湖泊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依据2007-2015年监测资料,分析了乌梁素海的水环境质量变化,并且从富营养化污染、盐化污染、有机物污染三个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TP、EC、COD在冻融过程中冰水双介质环境体系...
- 宋爽李畅游田伟东全栋
-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冻融过程社会服务功能
- 文献传递
- 基于除磷效果的人工湿地基质组合筛选及影响因素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选取6种人工湿地基质进行磷吸附实验,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等温吸附模型对6种基质的磷吸附能力进行对比,将吸附效果最佳的3种基质按不同比例混合构建混合基质,筛选磷吸附效果最佳的混合基质在不同浓度、温度和粒径下进行磷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沸石、陶瓷滤料和石灰石以质量比3:1:1配比时获得的混合基质(FTS311)除磷效果最优,提高温度、增加进水TP质量浓度、减小基质粒径均有助于提高FTS311对TP的平衡吸附量,温度越高,一级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越低,吸附反应进行的越慢,进水TP浓度越小越有利于磷的吸附去除,粒径变化对TP的吸附动力学速率影响不大,但增加FTS311粒径会降低其对TP的吸附量。
- 赵东源张生赵胜男田伟东刘晶晶
- 关键词:基质除磷动力学
- 2005-2014年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被引量:34
- 2016年
- 为了确定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选取乌梁素海2005-2014年6-9月长序列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及氟化物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乌梁素海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乌梁素海的实际状况,从外源污染、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及入湖水量3个方面对其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水质状况转好;除总磷外,各污染指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灰色综合指数表明乌梁素海水质正向良性方向发展;总磷治理应成为乌梁素海污染治理的主要方面;外源污染的削减、入湖污染物负荷量的降低及入湖水量的增加是乌梁素海水质转好的主要影响因素.
- 田伟东贾克力史小红赵胜男吴用宋爽马军
- 关键词:乌梁素海水质变化影响因素
- 乌梁素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营养状态分布特征被引量:15
- 2018年
- 根据2013-2016年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别从冰封期及非冰封期两个时期对乌梁素海的营养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分析,2013-2016年乌梁素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TN、TP和Chla三项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中TN的TLI值最大,说明引起乌梁素海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指标是TN。从空间角度分析,乌梁素海冰封期水体营养状态较非冰封期严重,且湖泊北半部分营养状态较南半部分严重,冰封期2014年湖泊营养状态由北向南为由轻度富营养向中营养过度,2015-2016年湖泊营养状态由北向南为由中度偏轻度富营养向中营养过度;非冰封期2013-2014年湖泊营养状态由北向南为由中度富营养向轻度富营养过度,2015年湖泊营养状态由北向南为由轻度富营养向中营养过度。通过对2013-2016年乌梁素海冰封期与非冰封期两个时期的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可知,乌梁素海的营养状态变化较稳定,且有好转的迹象。
- 吕杰李畅游赵胜男孙标史小红田伟东
- 关键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乌梁素海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