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辉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牦牛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遗传多态性分...
  • 1篇支持细胞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睾丸
  • 1篇睾丸支持细胞
  • 1篇犏牛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位点
  • 1篇位点
  • 1篇麦洼牦牛
  • 1篇碱基

机构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篇罗辉
  • 1篇蔡欣
  • 1篇张鹏
  • 1篇陈雪梅
  • 1篇孙磊
  • 1篇钟金城
  • 1篇赵芳芳
  • 1篇徐传飞

传媒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麦洼牦牛基因组三碱基重复微卫星的挖掘及其遗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麦洼牦牛现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分化特征,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已公布的牦牛基因组中筛选到9 466个三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以191个麦洼牦牛基因组DNA样品为模板对各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经过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在15个三碱基微卫星位点中,有5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15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PIC>0.5),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达到0.5041、0.8152和0.7831。进一步通过Structure 3.0软件分析发现,麦洼牦牛群体结构单一,无分化特征,表明麦洼牦牛品种虽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但是无分化迹象。
罗辉赵芳芳孙磊伍仕鑫徐传飞蔡欣
关键词:麦洼牦牛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
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旨在建立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案,比较两种牛睾丸支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采集24月龄的3头健康公牦牛与3头F1代公犏牛睾丸组织作为2个样品组,其中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分别通过混合酶消化、差速贴壁和饥饿处理分离得到两种牛的睾丸支持细胞,采用DMEM高糖及DMEM/F12培养基培养睾丸支持细胞,筛选更佳的培养体系。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油红O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表型特征,利用CCK8和RT-qPCR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标志功能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通过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两类支持细胞来评价两牛种支持细胞的耐受性及其作为饲养层细胞的潜能。结果,经形态、特殊染色及标志基因表达鉴定,成功分离到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建立了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方案。发现DMEM高糖培养基更适用于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两牛种支持细胞形态相似、轮廓清晰、呈现多边形或长梭形,牦牛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增殖速率及活性远高于犏牛。调节精原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在犏牛支持细胞中分别下调了3.4与2.9倍(P<0.05),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2基因(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2,CXCL 12)的表达在犏牛上调了3.6倍(P<0.05);调节睾丸发育的SRY-盒包含蛋白9基因(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9,SOX 9)和睾丸支持细胞特异表达的Wilm肿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WT 1)在犏牛支持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下调了25.9(P<0.01)与38.7倍(P<0.01)。与牦牛相比,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对于丝裂霉素C具有较差的耐受性,表现为细胞核质分界不清、胞质空泡化严重和悬浮死细胞增多。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纯化与体外培养方
陈雪梅易川平罗辉张鹏王明秀蔡欣钟金城
关键词:牦牛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