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悦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育种
  • 3篇教学
  • 2篇雄性核不育
  • 2篇玉米
  • 2篇玉米杂交
  • 2篇玉米杂交种
  • 2篇玉米杂交种子
  • 2篇育性
  • 2篇杂交
  • 2篇杂交育种
  • 2篇杂交种
  • 2篇杂交种子
  • 2篇植物
  • 2篇实践教学
  • 2篇种子
  • 2篇课程
  • 2篇基因
  • 2篇核不育
  • 2篇不育
  • 1篇学案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赵悦
  • 3篇李保云
  • 2篇张海林
  • 2篇张磊
  • 2篇陈晓阳
  • 2篇罗红兵
  • 1篇付永彩
  • 1篇尤明山
  • 1篇刘晨旭
  • 1篇王倩
  • 1篇赵鑫
  • 1篇张英华
  • 1篇宋伟彬
  • 1篇曾昭海
  • 1篇朱立新
  • 1篇刘杰

传媒

  • 3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与玉米雄性核不育相关的基因MS33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玉米雄性核不育相关的基因MS33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玉米雄性核不育相关的MS33蛋白,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
金危危张磊罗红兵陈晓阳赵悦
文献传递
植物生长与田间管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建设被引量:9
2019年
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围绕植物生产类本科生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进行了植物生长与田间管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虚拟仿真系统的设计开发、虚拟仿真系统的功能应用、虚拟仿真系统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建设成果表明:植物生长与田间管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为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利的教学条件,实现了时空资源模拟,具有较好的示范性。
赵悦王倩张英华朱立新李保云
关键词:实践教学
国际著名院校农学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2024年
农学专业作为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先锋专业,应紧跟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自我革新,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青年人才。文章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瓦赫宁根大学植物科学专业、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农业科学专业、康奈尔大学植物科学专业和农业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及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而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提升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交流与借鉴。
毛芬赵悦张文渊赵鑫张海林
关键词: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作物育种方法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
2024年
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中国农业大学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始终,在国内最早实施课程育人大纲,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学重中之重。在研究生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对研究生学位课“作物育种方法与实践”的课程思政案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将其融合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该课程于2022年被评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李保云宋伟彬刘晨旭宿振起赵悦曾昭海
关键词:教学案例
与玉米雄性核不育相关的基因MS33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玉米雄性核不育相关的基因MS33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玉米雄性核不育相关的MS33蛋白,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
金危危张磊罗红兵陈晓阳赵悦
文献传递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育种原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初探
2023年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在植物育种原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植物学、遗传学、统计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耕作栽培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与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基因组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新学科和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注重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交叉融合,按“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学生过课堂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学会了普遍联系、辩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了创新性高阶思维习惯,获得了解决育种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及专业水平与思想水平等交叉融合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李保云赵悦刘杰尤明山付永彩张海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