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边海光

作品数:21 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油气
  • 8篇勘探
  • 7篇储量
  • 5篇盆地
  • 5篇储量增长
  • 4篇地质
  • 4篇油田
  • 4篇前陆
  • 4篇可采储量
  • 4篇克拉苏构造带
  • 4篇构造带
  • 3篇大油气田
  • 3篇油气勘探
  • 3篇油气田
  • 3篇气田
  • 3篇前陆冲断带
  • 3篇勘探潜力
  • 3篇成藏
  • 3篇冲断带
  • 2篇大油田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1篇边海光
  • 7篇吴义平
  • 6篇李本亮
  • 5篇宋成鹏
  • 5篇陈竹新
  • 4篇温志新
  • 4篇田作基
  • 3篇雷永良
  • 3篇王兆明
  • 3篇李富恒
  • 3篇张朝军
  • 3篇刘祚冬
  • 3篇汪永华
  • 3篇刘小兵
  • 3篇陈瑞银
  • 2篇田继强
  • 2篇贺正军
  • 2篇侯平
  • 2篇薛宗安
  • 2篇管树巍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第四届中国石...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美洲油气资源分布特征和勘探潜力被引量:1
2022年
由于近年来南美洲不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和油气战略选区的需要,为了弄清南美洲油气资源空间分布和待发现资源量情况,在前人地质研究基础之上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南美洲大陆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南大西洋拉开等区域构造作用控制,形成了东、西、南、北不同的构造演化特征,发育了克拉通、弧前、弧后、前陆和被动陆缘等类型沉积盆地。通过对已发现油气田在国家、盆地和储集层位上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南美洲油气资源分布广泛,但是富集程度具有较大差异,绝大部分油气聚集于少数国家和少量盆地内。南美洲西部碰撞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和东部大西洋沿岸被动陆缘盆地是油气最为富集的两类盆地,以中—新生界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对于56个不同勘探程度的含油气盆地,分别采用圈闭评价法和类比法进行待发现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认为,南美洲油气勘探潜力还很巨大,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约为503.5×10^(8)t油当量;未来勘探重点不只局限于高勘探程度盆地,也要重视低勘探程度盆地。
边海光宋成鹏刘祚冬汪永华李恒萱栾天思
关键词:前陆盆地资源潜力
构造地质建模在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基于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构造地质建模方法是解决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的瓶颈问题。利用构造建模技术,确定了冲断带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并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进行验证或修正。在复杂的前陆构造中揭示出自相似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模式来预测...
李本亮陈竹新边海光张朝军雷永良
关键词:油气勘探前陆冲断带地质模型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16
2015年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数据,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储层岩石成分、孔渗分布、孔隙结构及储层品质指数( RQI)等特征,探讨了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砂岩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以Ⅳ类为主,孔喉为细-微孔小喉,以次生粒间孔为主,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有沉积作用、次生溶蚀作用及深部异常高压等。水道沉积环境控制储集岩的碎屑粒度、胶结物性质及含量、孔隙的孔喉半径和分选系数等,水道主体砂岩比侧缘砂体孔隙度高出3%~5%,且厚度较大,易形成良好的储集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消失殆尽,砂岩中长石等的溶蚀作用造成了次生孔隙的发育,为储集空间的主要贡献者。异常压力的发育抑制了压实作用,促进了溶蚀作用,起到了增加储层孔隙的作用。综合分析认为,重力流水道和扇三角洲前缘相带中的次生溶蚀发育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薛宗安赵玉宏吴义平朱超许海龙边海光
关键词:溶蚀作用低渗透储层沙河街组渤海湾盆地
跨国油气勘探形势与启示被引量:4
2022年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中低油价的持续影响,2021年全球勘探投资继续低位运行、勘探工作量有所回落,但石油公司聚焦前沿勘探领域和勘探开发重点地区,通过加深地质认识、提升圈闭识别能力,勘探成功率持续获得提升。海域勘探尤其是深水—超深水大发现不断涌现,国际石油公司包揽的跨国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主要位于“一洋一湾一海”(大西洋两岸、墨西哥湾、南里海)。通过分析深水—超深水典型油气田,总结出三方面特点:一是深耕富油气盆地,巴西盐下时隔8年再获系列油气发现;二是积累认识、战略重返,埃尼公司在科特迪瓦盆地连获油田发现;三是开发为先、拓展周边,bp在南里海再获大气田发现。针对国际石油公司开展跨国深水—超深水勘探的做法,总结出三点启示:一是超前布局,抢占有利勘探领域,灵活进退区块;二是战略跟随,不断积累经验技术,稳步提升实力;三是自主勘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勘探创效。建议中国石油公司仍需把握一切机会,积极获取有利勘探区块,形成资源有效储备,通过“一个转变、三个加强”逐步实现“走出去”向“走上去”的跨越。
刘小兵温志新宋成鹏陈瑞银刘祚冬边海光汪永华
关键词:深水油气勘探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变换形成机制被引量:7
2011年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北侧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已发现大量天然气。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并以白垩系地层为目的层,建立三维构造模型。基于变换构造理论,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确定克拉苏构造带存在构造变换。构造变换的形成与不同方向的区域构造应力有关,构造变换的形成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以及封盖条件。
边海光靳久强李本亮陈竹新管树巍
关键词: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解释
中东地区已发现大油田储量增长特征及潜力被引量:7
2014年
以中东地区大油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期估算的新增可采储量进行对比,分析其储量增长特征;通过统计油田的年储量增长系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年储量增长函数,对中东地区已发现大油田的储量增长潜力进行了预测。新增可采储量由两部分组成:新发现储量和已发现油气田的储量增长。研究发现,中东地区过去几十年已发现大油田的储量增长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新发现储量有所减少。已发现大油田的储量增长为新增可采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占新增可采储量的比例从1981—1990年的71%增加到2001—2010年的96%。根据建立的储量增长函数,估算中东地区已发现大油田未来石油储量增长约为4 366×108 t,储量增长潜力巨大。
边海光田作基吴义平潘校华童晓光张晓苏
关键词:可采储量储量增长大油气田储量评估
中东地区已发现大油田储量增长特征和潜力
在含油气区中,新增可采储量主要由已发现油气田的储量增长和新发现储量组成.本文以中东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大油田储量增长特征和增长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东地区新增可采储量总体有较大幅度增加,新发现储量有所减少,储量增长有...
边海光田作基吴义平潘校华童晓光张晓苏
关键词:油田可采储量储层预测
文献传递
阿根廷科罗拉多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2023年
阿根廷东部大西洋沿岸的科罗拉多盆地是一个勘探程度较低的被动陆缘盆地,已钻的多口探井具有油气显示。该盆地主要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其中后裂谷期又可划分为热沉降阶段和被动陆缘阶段。同裂谷期盆地内形成了地堑和半地堑构造,使得中央坳陷沉积地层厚度达到15 km。通过钻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结合构造和沉积相分析,认为盆地内存在成熟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最有利的成藏组合位于盆地东部同裂谷期Colorado组,以下白垩统湖相页岩为烃源岩、浅海相砂岩为储层,主要为地层圈闭。勘探主要风险在于油气能否从生烃凹陷长距离运移到盆地边缘储层,以及顶部盖层能否起到足够的遮挡作用。
边海光李强宋成鹏陈瑞银苏本灿彭磊
关键词:烃源岩油气地质特征成藏组合勘探潜力
冲断构造带深层变形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传统上认为前陆冲断带内部的背斜构造具有"成排成带分段"的特征,在表观认识和宏观尺度上讲,容易理解这一特征,并且通过"成排成带分段"的解剖,直接为含油气区带评价和地震解释方案的落实提供指导作用。随着前陆冲断带深层结构的精细解剖和三维空间内构造变形的准确刻画,发现前陆冲断带深层构造变形的分布并非成排成带分段的特征,褶皱构造的发育与分布明显受前陆冲断构造位移量及各个断层位移量的大小所控制,各个断层控制的逆冲岩席在垂向上相互叠置、侧向上交叉对接、走向上错落有致,3D立体空间内由多个次级弧形体组成鳞片状分布。本文以中国天然气勘探最为成功、勘探资料最为详实的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为例,通过地震剖面精细构造解释,揭示出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位移量在传播过程中的分异和转换,进而控制冲断带内部构造岩席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展布特征,并在3D立体空间内揭示冲断岩席受构造位移量的控制而成鳞片状分布的规律,控制这一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是冲断构造位移量与冲断岩席长度之间定量的几何关系。这一认识提升了油气藏评价和构造圈闭描述的精度。
李本亮陈竹新谢会文雷刚林雷永良张朝军边海光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构造运动学
气烟囱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油气勘探被引量:11
2014年
本文借助于地震数据及其与之相关的属性体,研究气烟囱在地震体上烃类泄露路径、浅层气、海底麻点等异常特征与油气的密切关系.针对气烟囱对不同叠置组合地层本身的改造及由于流体迁移导致地层含气引起的地震响应异常现象进行分类:与多边形断层相关的管状,与底辟活动相关的穹窿状以及与烃源岩及下伏含气储层超压有关的网状及线状三种类型,其中第三种类型对油气聚集最为有利.针对以上三种类型开展了烃类泄露相关描述、识别及其解释等工作,并分析了气烟囱根部烃类运移供给能量及上覆地层的渗透能力决定了气烟囱规模及样式不同.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气烟囱相对应的三种成藏模式,有助于分析油气运聚成藏路径,为寻找油气藏,减小钻遇风险,成功勘探和开发提供思路.
许翠霞边海光马朋善高飞
关键词:气烟囱烃类运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