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世林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暴雨
  • 2篇洪水
  • 1篇倒槽
  • 1篇雨量
  • 1篇预警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湿位涡
  • 1篇水汽
  • 1篇水汽通量
  • 1篇水位
  • 1篇水位变化
  • 1篇台风
  • 1篇台风倒槽
  • 1篇评分系统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水文
  • 1篇切变
  • 1篇切变线

机构

  • 7篇中国气象局
  • 5篇河南省气象局

作者

  • 7篇郑世林
  • 2篇赵培娟
  • 2篇张一平
  • 2篇刘莹莹
  • 1篇吴蓁
  • 1篇谷秀杰
  • 1篇王振亚
  • 1篇袁小超
  • 1篇牛淑贞
  • 1篇张宁
  • 1篇王建忠
  • 1篇张霞
  • 1篇贺哲
  • 1篇刘磊
  • 1篇李周

传媒

  • 5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河南省精细化预报评分系统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的相关文件,河南省气象台自主开发了一套针对精细化预报产品的评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了业务运行,并被纳入河南省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平台。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使用方便,已经成为河南省气象台日常业务工作中的重要评分工具。
贺哲郑世林李周刘磊
关键词:精细化预报评分系统
2014年河南一次晚秋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10月19-20日河南省一次晚秋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冷空气沿贝湖低涡后部偏北气流南下,在河套地区形成低槽并携带冷空气东移,在河南境内与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急流汇合,导致了暴雨天气的出现。水汽通量势函数和辐散分量的辐合中心向暴雨区逐渐靠近,能体现水汽在暴雨区的汇聚,水汽通量的旋转分量在暴雨区气旋式环流的形成能较好地揭示降水集中发生时水汽的维持原因。在埃克曼非平衡流向埃克曼平衡流调整过程中,强迫边界层中产生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并在对流层中层强迫产生次级环流是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同时,高空低空急流的耦合对Ekman非平衡流有一定的加强促进作用,形成Ekman非平衡流强迫的次级环流与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同位相叠加耦合的"双耦合"现象。"双耦合"现象的出现和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加速垂直运动发展,使上升运动从边界层一直延伸到对流层高层为雷暴的产生和暴雨的维持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低层位涡异常扰动导致涡度强烈发展倾斜,可能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袁小超刘莹莹郑世林
关键词:水汽通量次级环流
台风倒槽导致河南不同强度降水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登陆后减弱的台风系统(低压、倒槽)经常为内陆省份河南带来不同强度的降水。为了更好地预判台风倒槽降水的强度,寻找台风倒槽暴雨预报关注点,对19802017年间河南省台风倒槽降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区域暴雨出现的概率达78%,冷空气影响与否和动力条件强弱是决定台风倒槽降水强度的关键因素。选择登陆点相似、陆上移动路径相似但降水强度差异较大的1312号台风“潭美”(区域暴雨)和0604号台风“碧利斯”(一般性降水)作为两类降水的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倒槽降水产生在暖区,无冷空气参与。而“潭美”倒槽降水,850 hPa以下有冷空气影响,湿位涡斜压项对降水的贡献大于正压项的。“潭美”过程的水汽、垂直上升速度、斜压性远比“碧利斯”的强。低层冷空气入侵为“潭美”降水增强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加强了大气的斜压性,使台风低压系统通过获取斜压能量得以维持并发展;2)加强了低层风场的辐合;3)南下冷空气与台风系统相遇(冷暖交汇)导致锋生,伴随锋生出现的次级环流上升支进一步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4)冷暖空气对峙形成近于垂直地面的θse陡立锋区,引起倾斜涡度发展,进一步加强低层辐合和上升运动,将水汽源源不断送往高层,使降水增强。因此,冷空气对台风倒槽暴雨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有较强水汽输送的前提下,中高纬有无冷空气南下与台风低压系统共同作用,是判断能否形成区域性暴雨较为关键的因素。而冷空气作用导致的斜压性增强及动力条件改善,是河南台风倒槽暴雨形成的重要机制。
郑世林赵培娟赵培娟谷秀杰
关键词:冷空气湿位涡斜压性
“07·06”周口龙卷现场调查和可预警性综合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对2017年7月6日周口局地龙卷致灾强对流天气进行现场调查,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区域加密自动站、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FY-2G实时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龙卷的环境条件和可预警性。结果表明:(1)此次龙卷灾害主要出现在西华和淮阳两县交界处长约4.5~5 km、宽约100~150 m的地带,具有显著γ中尺度涡旋特征,龙卷强度整体为EF1级,最强达到EF2级。(2)在中纬度低槽东移和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高空分流辐散和低空急流发展的配置为暴雨、局地龙卷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动力条件,龙卷风暴由强降水冷出流和东部暖湿环境之间形成的辐合线上的气旋性辐合诱发产生,地面自动站温度、露点和能量梯度大值带偏暖湿的正涡度中心附近是龙卷可能发生的区域。(3)08时阜阳探空资料分析大气处于较强的条件不稳定状态,对流有效位能为1712 J·kg^-1(14时温度、露点订正后为3182 J·kg^-1),K指数为43℃,SWEAT指数为312,SI为-4.5℃;大气可降水量在67 mm左右;抬升凝结高度很低,位于959.2 hPa处,代表低层垂直风切变的0~1 km风矢量差在10 m·s^-1或以上。大的热力不稳定和低层垂直风切变及低的抬升凝结高度为小尺度龙卷的发生提供了环境条件。(4)在卫星云图上,龙卷发生在大尺度暖区云带前部,云顶亮温低至-72℃,对流发展非常旺盛。闪电监测龙卷位于闪电密集区东侧。(5)雷达回波图上,龙卷发生在东北一西南向暴雨回波带前沿的块状强回波处。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在实时业务中可以作为预警龙卷的可靠线索,根据其持续、移动特点可对局地龙卷提前预警,旋转速度迅速加强、高度下降预示龙卷将影响到地面。以上结论可作为今后黄淮平原监测预警龙卷的参考依据。
张一平牛淑贞牛淑贞张宁郑世林刘莹莹
关键词:龙卷雷达监测
气象水文模型耦合在黄河三花间洪水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水文预报的有效预见期越长,预报精度越高,其对防洪减灾的价值就越大,而气象水文模型的耦合是延长水文预报有效预见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选取黄河流域三门峡水库以下、花园口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研究区域,基于空间分辨率为90 m×90 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构建数字流域水系,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进行降雨预报和气温预报,并将之作为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降雨和蒸发计算的输入进行关键站点的水文预报,实现了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与大气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的单向耦合及定量降水预报与洪水预报的结合,为花园口防汛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2012年与2010年的流量滚动预报结果相比,2012年预报结果的效率系数较大,径流深相对误差较小,说明2012年预报效果较好。对预报结果分析表明,实测的水情资料完整性直接影响预报结果,而滚动预报时间段的增加,水文预报的初始场对径流预报的影响逐渐减弱,水文预报的精确度逐渐提高,预报的效果变好。
王振亚郑世林
关键词:MM5
2020年淮河上游暴雨对王家坝水位影响预估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王家坝闸是淮河防洪的第一道屏障,淮河上游(河南省中东部、东南部)出现的暴雨及相应的面雨量是导致王家坝水位变化的直接因素。流域面雨量的监测预报是洪水预报与调度的重要参数,也是各级政府指挥防汛抗洪的决策依据。2020年汛期由于河南省淮河上游出现持续性洪水,致使7月20日王家坝开闸泄洪,这是继2007年开闸泄洪13年后的又一次开闸泄洪。为了进一步发现淮河致洪的降水特征、面雨量特征及预报关注点,提升淮河防汛抗洪能力,对2020年导致王家坝水位演变的淮河上游降水特征、分区面雨量特征及历史上淮河致洪相似年大尺度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汛期淮河上游降水与王家坝的水位演变密切相关,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旱涝急转阶段,王家坝水位缓慢升高再回落徘徊期;连续性暴雨阶段,王家坝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期;大暴雨阶段,王家坝开闸泄洪期。(2)淮河干流片连续5天累积面雨量≥100 mm时,可导致王家坝水位迅速升高,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汝河片单日面雨量≥50 mm,且王家坝接近超警戒水位时,未来6天王家坝水位缓慢上升或基本维持。(3)研发的“淮河上游面雨量预报及王家坝水位涨幅预估系统”,经2020年汛期应用,预报误差小,有较好参考价值,特别是结合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结果,预估7月1718日淮河干流片面雨量≥50 mm,将致王家坝水位上涨4.6~5.4 m,出现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风险极高,与实况基本吻合。(4)以淮河上游致洪暴雨集中期为相似确定2007和2020年互为最相似年份,归纳出王家坝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暴雨预估指标、淮河致洪暴雨产生的环流特征和环境条件,为淮河上游致洪暴雨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5)暴雨频发、降水落区重叠、降水中心强度大且降水具有连续性是导致2020年淮河王家坝开闸泄洪的重要原因。淮河干流
赵培娟张霞张霞邵宇翔
关键词:淮河上游暴雨面雨量水位变化
河南初秋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产品、雷达回波等资料,从天气学和卫星、雷达气象学等角度对比分析了2012年9月上旬发生在河南的两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两次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低槽相互作用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下,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南下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槽前和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低空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地面温湿条件和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大暴雨中心和雨强的不同,高低空影响系统的走向和配置决定了雨带的分布。卫星云图产品显示,强降水产生在MCS快速发展与合并时期,位于TBB低值中心高梯度带内,梯度越大,降水越强,TBB 1 h负变温区与短时强降水区域有非常好的对应,对预报强降水区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云图湿度廓线能较好地反映云团内水汽的垂直输送,中低层湿度越大,湿层伸展高度越高,水汽垂直输送越强。两次大暴雨过程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均表现为4555 dBZ的混合性带状回波,且最大降水中心均与“列车效应”有关。
席世平张一平郑世林
关键词:大暴雨切变线中尺度对流系统TB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