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战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iRNA沉默Bmi-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Bmi-1基因表达后,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mi-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双链小干扰RNA(Bmi-1-siRNA),转染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效率,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Bmi-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体外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Bmi-1表达沉默后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将针对Bmi-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小干扰RNA(Bmi-1-siRNA)转染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后,流式细胞仪显示,转染效率可达到91%.与空白组、对照siRNA组相比,实验组Bmi-1-siRNA能有效抑制MHCC97-H细胞中Bmi-1基因的mRNA(F=56.199,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和迁移实验,我们分析了不同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发现,与空白组、对照siRNA组相比,Bmi-1-siRNA转染的MHCC97-H细胞穿透能力明显降低(F=186.66,12.746,P<0.05).结论:沉默Bmi-1基因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侵袭迁移力.
- 李小磊宋文杰陈战陈亚峰李霄周亮张福琴窦科峰
- 关键词:RNA干扰肝肿瘤BMI-1
- 川芎嗪对肝创伤后早期大鼠残肝组织保护作用的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川芎嗪干预对68%(2/3)肝切除大鼠术后残肝组织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对肝脏核因子κB(NF-κB)激活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均行68%(2/3)肝切除术.术后30 min分别给予以下处理: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甲基甲酸盐(PDTC),C组注射川芎嗪.术后2 h、6 h、10 h和24 h观察各组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和血清转氨酶变化.组织切片观察残肝组织病理状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的激活.结果:C组大鼠残肝组织切片细胞水肿较A组轻: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在6 h(488.9 U/L±59.2 U/L)、10 h(670.0 U/L±73.4 U/L),较A组(651.6 U/L±65_3 U/L,930.0 U/L±62.9 U/L)低,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6 h(11113.1 U/L±138.7 U/L)、10 h(1388.2 U/L±209.6 U/L),较A组(1315.0 U/L±111.0 U/L,1728.4 U/L±87_3 U/L)低,P<0.05:NF-κB的激活在术后2 h(0.78±0.04)和10 h(0.75±0.07)均低于A组(均为1),高于B组(0.68±0.09,0.66±0.04),P<0.05,6 h(0.71±0.07)低于A组(1),P<0.05,与B组(0.64±0.09)接近,P>0.05.结论:川芎嗪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对创伤后肝组织产生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接近于PDTC.
- 陈战窦科峰王德盛杨平蔡佳辰李霄刘志佳李小磊
- 关键词:川芎嗪肝创伤核因子ΚB
- 热作用对人肝癌MHCC97细胞增殖、凋亡及NDRG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热作用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NDRG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MHCC97细胞分为5组,43℃恒温分别加热0h(对照组)、0.5h、1h、1.5h、2h。各组热处理后继续37℃恒温培养。于3h、6h、9h、12h、24h,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DRG2蛋白量的表达。结果:热处理后,细胞形态出现明显改变,细胞体积缩小,部分细胞脱落,加热2h培养24h者最为显著;热处理后,细胞增殖受抑制,以加热1h培养24h者最为明显(67.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凋亡百分比在加热2h培养12h者达最大值(58.4%);Western blot检测提示,加热1h培养24h者,NDRG2蛋白表达量最低。结论:热疗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和增殖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其凋亡,降低NDRG2蛋白的表达,以加热1h后培养24h效果最明显。
- 蔡佳辰刘文超王倩荣郭燕陈战刘志佳
- 关键词:肝癌细胞热疗NDR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