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杀虫
  • 6篇杀虫剂
  • 5篇抗药
  • 5篇抗药性
  • 3篇家蝇
  • 2篇淡色库蚊
  • 2篇淡色库蚊幼虫
  • 2篇种群
  • 2篇蚊幼
  • 2篇蚊幼虫
  • 2篇密度监测
  • 2篇浸渍法
  • 2篇抗性
  • 2篇抗性调查
  • 2篇抗药性调查
  • 2篇库蚊
  • 2篇常用杀虫剂
  • 1篇动物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机构

  • 13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卫生监...
  • 1篇通化市疾病预...
  • 1篇通化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刘维
  • 10篇郭建华
  • 7篇赵岩
  • 6篇彭渤
  • 6篇刘晓杰
  • 2篇苏海涛
  • 2篇季江海
  • 1篇李新宇
  • 1篇戴飚
  • 1篇马骏
  • 1篇毛翘
  • 1篇王宇峰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工程...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中华卫生杀虫...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城区2015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掌握吉林省蚊虫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控蚊媒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法,于2015年5-10月在吉林省9个市(州)城区开展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13 397只,隶属2亚科3属4种,其中淡色库蚊(46.33%)为优势种。全年平均蚊密度为1.00只/(灯·h),成蚊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在8月。结论初步掌握了吉林省城区蚊虫的种群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淡色库蚊为居民区、公园、医院和农户的绝对优势种,牲畜棚的优势种为刺扰伊蚊,全省6-9月可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刘维彭渤郭建华赵岩
关键词:蚊虫密度监测
吉林省不同地区家蝇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不同地区家蝇对常用3种杀虫剂的抗性状态,为研究防制对策及合理有效使用杀虫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点滴法对长春市、通化市和四平市3个地区家蝇的半数致死剂量进行测定。结果长春市、通化市和四平市野外家蝇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的LD50分别为0.021 1~0.068 8、0.049 8~0.224 4、和0.101 0~0.174 8μg/♀。与文献报道的敏感品系试虫进行比较,3个地区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的抗性系数分别为6.59~20.88、8.74~39.37和0.54~0.93。结论长春市、通化市和四平市野外家蝇种群已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使用杀虫剂,控制家蝇抗性增长。
刘维彭渤郭建华赵岩
关键词:家蝇抗药性杀虫剂
2020年吉林省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有效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结果长春市、通化市、白城市和四平市的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的LC;分别为0.0000027~0.0075、0.00003~0.0059和0.0000019~0.0029 mg/L。白城市种群对溴氰菊酯抗性最高,达37.5倍;四平市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抗性最高,分别是19.7倍和5.3倍。结论吉林省淡色库蚊幼虫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在不同地域表现不同,建议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进行杀虫剂的混用和轮用。
刘维赵岩郭建华刘晓杰
关键词:杀虫剂抗药性浸渍法淡色库蚊
2016-2018年吉林省重要病媒生物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趋势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掌握吉林省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情况,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趋势,为病媒生物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科学指导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保障人民健康。方法鼠类采用夹夜法、蟑螂采用粘捕法、蚊虫采用诱蚊灯法、蝇类采用笼诱法,分别在相应规定的几种生境中进行监测。结果 2016-2018年,鼠类总体密度为1.66%,不同年份鼠密度2016年为1.81%、2017年为1.64%、2018年为1.59%,3种生境中农村居民区的鼠密度最高(2.17%),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密度高峰期在5月左右。蟑螂总体侵害率为12.36%、总体密度为0.36只/张,不同年份蟑螂侵害率2016年为10.72%、2017年为15.39%、 2018年为10.36%,不同年份蟑螂密度2016年为0.33只/张、2017年为0.46只/张、2018年为0.27只/张,5种生境中农贸市场的蟑螂侵害率最高(15.63%)、居民区的蟑螂密度最高(0.58只/张),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密度高峰期在1月和7月左右。蚊虫总体密度为0.80只/(灯·h),不同年份蚊密度2016年为1.68只/(灯·h)、2017年为0.50只/(灯·h)、2018年为0.40只/(灯·h),5种生境中农村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48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密度高峰期在7-8月。蝇类总体密度为4.70只/笼,不同年份蝇密度2016年为4.44只/笼、2017年为6.47只/笼、2018年为3.43只/笼,4种生境中绿化带的蝇密度最高(5.40只/笼),家蝇为优势种群,密度高峰期在7-8月。结论吉林省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仍需继续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应持续开展,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综合防治的长效管理机制,降低病媒生物的健康危害风险。
苏海涛刘维刘晓杰毛翘郭建华
关键词:病媒生物
2016-2018年吉林省鼠类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鼠类的密度、种类、分布情况和季节消长趋势,科学指导鼠类防控方案的制定和鼠类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民健康。方法在农村居民区、城镇居民区和重点行业3个类型的生境中采用夹夜法进行监测。结果 2016-2018年共收集到有效夹为218 106只,捕鼠数为3 617只,总体鼠密度为1.66%;不同年份的鼠密度是不同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4,P<0.05);不同生境的鼠密度是不同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25,P<0.05);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获鼠数的76.33%);鼠类活动高峰期在5月份左右。结论吉林省鼠类防控工作仍需继续加强,鼠类密度监测应持续开展,继续开展鼠类的综合防制,降低鼠害风险。
苏海涛刘晓杰刘维郭建华戴飚李新宇
关键词:鼠类
2020年吉林省部分地区家蝇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市、通化市和四平市家蝇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进行抗性测定,并计算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结果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敌敌畏对长春市、通化市和四平市家蝇的LD50分别为0.008 6~0.230 3、0.017 7~0.139 2、0.015 7~0.337 4和0.021 0~0.339 2μg/♀,与文献报道的敏感品系家蝇比较,3个城市的家蝇对4个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69~71.97、3.11~24.42、0.52~11.25和0.11~1.81。结论长春市和四平市的家蝇已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控制家蝇抗性的继续增长。
刘维郭建华刘晓杰赵岩
关键词:家蝇抗药性杀虫剂
2006-2007年吉林省蜚蠊种群监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掌握吉林省蜚蠊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统一使用粘蟑纸诱捕。结果吉林省9个市(州)的美洲大蠊所占比例较少,德国小蠊已占95%以上。蜚蠊以3月和7-9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德国小蠊现已成为吉林省各地的绝对优势种。提示应将其列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季江海彭渤刘维
关键词:蜚蠊
杀虫剂毒力测定中半数效应的计算方法被引量:3
2006年
季江海彭渤刘维
关键词:毒力测定杀虫剂医药卫生科研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实验动物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中灭鼠试点工作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灭鼠试点工作方法在流行性出血热防控中的作用,为制定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洮南市、临江市、抚松县和汪清县4个灭鼠试点县(市),统一时间对当地近3年来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户及周围环境进行灭鼠处理,并对灭鼠前后的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洮南市、临江市、抚松县和汪清县的平均鼠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6.53%、88.21%、68.77%和52.83%,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下降率分别为80.92%、18.30%、36.90%和42.69%。结论灭鼠试点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灭鼠试点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明显下降,疫区鼠密度明显降低。
刘维彭渤郭建华赵岩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鼠密度监测
吉林省通化市家蝇对几种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现状与进展分析
2024年
目的掌握吉林省通化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程度及抗药性水平变化趋势,为制定蝇类防制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挥网法采集通化市集安市、通化县、东昌区养殖场的家蝇野外种群。采用点滴法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毒死蜱6种常用杀虫剂进行抗药性生物测定。收集2013年以来通化市家蝇对上述杀虫剂的抗药性数据,对抗药性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SPSS 27.0软件用于实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通化市3个县(市、区)家蝇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毒死蜱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0.0207~0.0414、0.0280~0.0353、0.0278~0.1221、0.0809~0.2333、0.0144~0.0802和0.0322~0.0652μg/♀;3个县(市、区)家蝇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4._(50)~69.00、40.00~_(50).43、6.04~26.54、8.89~25.64、2.82~15.73和0.75~1.52。东昌区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抗药性水平在2013—2014年达到高峰,2020年降低,2023年均上升。结论通化市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已处于高抗水平,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敌敌畏处于中抗和低抗水平,对毒死蜱为敏感。应采取以环境防治为主、恰当采用物理及生物等综合防制措施,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马骏刘维王宇峰程廷贵陈玉东吴朕周静仪王小威
关键词:家蝇杀虫剂抗药性防制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