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复合生态沟渠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本项研究通过对一般农渠的简单改造,形成复合生态沟渠以净化池塘养殖废水。研究结果表明:1)养殖废水通过复合生态沟渠后,其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DO含量增加而TN、TP、NO-3-N、N...
- 周元朱建强李谷
- 关键词:生态沟渠养殖废水水质净化
- 文献传递
- 不同水管理模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的净化效果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利用配有相对独立的供、排水系统的测坑研究间歇灌排、间歇灌连续排、灌排平衡3种水管理方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水管理方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中养分均有显著的去除率,其中,对不同形态的氮而言,NH4+-N的去除率优于NO3--N;对不同物质而言,对氮、磷的去除率优于CODMn;②对不同的水管理方式而言,灌排平衡时稻田对养殖肥水的去除率略低于其余2种,其对养殖肥水的去除率与水分的循环速率相关,而与渗径关系不大;在间歇灌溉水管理方式下,当渗径达到50cm时肥水中全氮、全磷和NH4+-N的去除率与渗径达到30cm时很接近,而NO3--N和CODMn的去除率则明显优于30cm渗径。③养殖肥水灌溉到稻田后静置时间对养分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对于杂交中稻而言,养殖肥水在稻田中静置停留3d后排出的水分中营养物质含量即可以达到养殖用水的水质要求。
- 吴启侠朱建强李谷周元
- 关键词:稻田
- 稻田对池塘养殖肥水的吸收利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池塘养殖废水由于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故有时又称其为养殖肥水。为了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的目标,进行了池塘养殖水灌溉稻田的试验。结果表明,①稻田对来自养殖池塘的灌溉水中的营养物质具有明显的吸收效果,尤其对NO3--N和TP。池塘养殖水在田间滞留8h以上,就有一定吸收效果:对TN、TP、NO3--N、NH4+-N和CODMn的吸收率分别为65.23%、71.97%、87.28%、66.84%和51.06%。②养殖肥水接触稻田田面和植株后对各种形态的氮吸收效果比TP和CODMn要好,其中对NH4+-N和NO3--N的吸收效果尤为明显,吸收率依次为49.92%和41.78%;土壤则对TP的去除率最大(45.51%),其次是CODMn(35.63%)和NO3--N(37.36%)。③利用池塘养殖肥水灌溉的条件下,按常规施肥量的80%进行施肥可获得9 000kg/hm2以上产量,这即意味着可节省常规施肥量的20%。而利用池塘养殖肥水灌溉不施肥时,也能获得较高产量(7 950kg/hm2),这在经济上无疑是最划算的,对生态环境也是有利的。
- 周元朱建强李谷吴启侠
- 关键词:养殖废水灌溉节肥稻田
-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近50年高温热害及热涝相随特征被引量:11
- 2012年
- 利用江汉平原四湖流域荆州、潜江、监利、石首和洪湖5站点1960-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运用常规统计手段和Mann-Kendal突变检测方法,对四湖流域高温热害过程年际变化趋势,高温热害过程在7-8月内各旬发生频次,高温热害发生密集度,热、涝相随灾害发生特征等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四湖流域1960-2010年年高温热害天数以3~19d为主,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缓慢下降,80年代中期以后呈上升趋势,且5站点均有突变点出现,但出现的时期有所不同;(2)四湖流域高温热害以轻度热害为主,且集中在7月中旬、下旬和8月上旬这3个时段(即7月10日-8月10日),同时存在两次高温热害相连发生的现实,其中以间隔1~3d相连发生的次数最高,发生周期为3a,就热害形式来说,轻度高温热害与其它高温热害相连发生的次数最多,51a共发生39次,周期为1.31a;(3)四湖流域发生次数最多的热、涝相随灾害形式为轻度热害、偏涝相随型灾害,51a各站点平均发生了15次,占热、涝相随灾害发生总次数的44.12%,且大部热、涝相随灾害中两种灾害的间隔期在1~5d内。
- 吴启侠苏荣瑞刘凯文朱建强杨威周元
- 关键词:高温热害四湖流域高温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