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传盛
-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靶参数对收缩几何瑞利-泰勒不稳定性诊断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面向背光照相技术是诊断惯性约束聚变(ICF)中瑞利-泰勒(RT)不稳定性的重要方法,讨论了利用该技术对球形靶丸扰动幅度测量时由于收缩几何效应带来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了一个简化模型下扰动振幅的实际值和测量值,讨论了偏移距离、靶丸外半径、扰动波长和扰动振幅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相对误差的影响。计算表明,合理选择这些参数能使诊断的系统误差小于3%,而且可通过计算模型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研究结果可为即将开展的神光III激光装置上的收缩几何烧蚀RT不稳定性实验参数设计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
- 何凯缪文勇涂绍勇袁永腾贺拾贝尹传盛
- 关键词:激光光学惯性约束聚变瑞利-泰勒不稳定性
- 冲击波波后辐射效应对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增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21年
- 辐射冲击波波后物质具有辐射属性,它通过扰动界面引起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的增长有别于通常的冲击波.在高功率激光装置上开展冲击波波后辐射效应对界面不稳定性增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认识波后辐射对界面增长的影响过程及规律,有助于提高高能量密度条件下RM不稳定性演化规律的认识水平及预测能力.基于神光Ⅲ原型高功率激光装置,设计并开展了两种激光驱动条件下的界面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研究波后辐射效应对界面RM不稳定性增长的影响.实验中在较高功率密度驱动条件下CHBr扰动样品未见明显的扰动增长,结合模拟分析发现较高功率密度条件下辐射前驱波波阵面和冲击波波阵面明显分离,辐射前驱波在冲击波到达扰动界面前烧蚀扰动界面,改变了界面的初始状态,界面不稳定性增长过程中密度梯度的增大和界面Atwood数的减小抑制了界面RM不稳定性的增长.
- 袁永腾涂绍勇尹传盛李纪伟戴振生杨正华侯立飞詹夏宇晏骥董云松蒲昱东邹士阳杨家敏缪文勇
- 关键词: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 激光聚变内爆流体不稳定性基础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激光聚变有望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一直是国际研究的前沿热点。目前实现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所面临的最大科学障碍(属于内禀困难)是对内爆过程中高能量密度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引起的非线性流动的有效控制,对其研究涵盖高能量密度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学、计算科学、强冲击物理和高压原子物理等多个学科,同时还要具备大规模多物理多尺度多介质流动的数值模拟能力和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等研究条件。作为新兴研究课题,高能量密度非线性流动问题充满了各种新奇的现象亟待探索。此外,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及其引起的湍流混合,还是天体物理现象(如星系碰撞与合并、恒星演化、原始恒星的形成以及超新星爆炸)中的重要过程,涉及天体物理的一些核心研究内容。本文首先综述了高能量密度非线性流动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梳理了其中的挑战和机遇。然后介绍了传统中心点火激光聚变内爆过程发生的主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在大量分解和综合物理研究基础上,凝练出了目前制约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内爆性能的主要流体不稳定性问题。接下来,总结了国外激光聚变流体不稳定性实验物理的研究概况。最后,展示了内爆物理团队近些年在激光聚变内爆流体不稳定性基础性问题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该团队一直从事激光聚变内爆非线性流动研究与控制,以及聚变靶物理研究与设计,注重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相结合,近年来在内爆重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问题的解析理论、数值模拟和激光装置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该研究方向在国内的发展。
- 王立锋叶文华陈竹李永升丁永坤赵凯歌张靖李志远杨云鹏吴俊峰吴俊峰范征锋李纪伟薛创李纪伟王帅杭旭登缪文勇袁永腾涂绍勇尹传盛曹柱荣邓博杨家敏江少恩董佳钦方智恒贾果谢志勇黄秀光傅思祖程涛李英骏程涛王保山王英华曾维新卢艳旷圆圆卢艳陈伟戴振生谷建法�
- 关键词:激光聚变惯性约束聚变高能量密度物理辐射流体力学
- 首次全束组六通柱腔内爆物理实验
- 2018年
- 六通黑腔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的新型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驱动腔型。在大型激光装置上采用全束组注入方式,首次获得了新型六通黑腔10~20倍收缩比综合内爆完整配套实验数据,实现最高YOC2D(实验产额/二维模拟产额)达80.4%的综合内爆性能。
- 董云松李欣杨家敏黄天晅缪文勇况龙钰景龙飞唐琦彭晓世陈家斌宋仔峰张兴董建军杨志文邓博陈韬邓克立王强强孙奥杨轶濛刘祥明李朝光梁志远陈忠靖尹传盛蒋炜杨冬王峰邹游康洞国郑无敌
- 关键词:内爆
- 内爆靶丸的区域形貌测量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内爆靶丸的区域形貌测量装置和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激光模块、内爆靶丸和成像模块;其中,内爆靶丸的待测区域设置有预设透过率材料;激光模块包括纳秒驱动单元和皮秒激光单元,纳秒驱动单元用于生成驱动光线至内爆靶丸,以...
- 陈忠靖晏骥蒲昱东涂绍勇尹传盛孙传奎董云松蒋炜余波杨家敏江少恩
- 文献传递
- 单端驱动银球腔的激光能量耦合和分配
- 2019年
- 将高功率激光注入单孔球形银黑腔,产生的高温辐射源能够驱动超声速冲击波,在实验室模拟各种天体物理现象.利用神光Ⅲ原型装置上四路3.2 kJ激光,聚焦注入F800μm、注入口F650μm的球形银腔,可以产生峰值温度为240 eV的高温辐射源,驱动剩余球壳在气体区产生超声速冲击波.实验结果显示,银腔的激光-X光转换效率为0.68,银反照率为0.83.散射光份额约为15%,超热电子份额小于1%,从注入口漏失的辐射流约占总能量的30%,从厚度5.6μm的Ag和10μm的CH球壳漏失的辐射流约占总能量的9%,约45%的能量转换为剩余球壳的动能和内能.黑腔等离子体约在950 ps开始聚心,基本不会影响1 ns脉宽激光注入.在神光Ⅲ原型装置开展的银球腔激光能量耦合和分配实验,为后续超声速冲击波实验奠定了基础.
- 余波尹传盛孙传奎侯立飞宋天明杜华冰关赞洋张文海袁铮李朝光董云松蒋炜黄天晅蒲昱东晏骥陈忠靖杨家敏江少恩
- 基于Kirkpatrick-Baez显微镜的芯部自发光成像诊断不确定度评估
- 2023年
- 具备高分辨能力(约5μm)的Kirkpatrick-Baez(KB)显微镜大幅提升了芯部自发光诊断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准确评估诊断不确定度有利于开展内爆对称性调谐,提高内爆性能。建立了针对KB显微镜的在线不确定度评估方法,详细分析了其在线背光照相实验中的图像分辨率和噪声,并对内爆物理实验中的芯部自发光数据进行了不确定度评估。结果显示,芯部自发光P2不确定度为6%,P4不对称性的不确定度为8%,满足了现阶段内爆物理实验的诊断需求。
- 蒋炜蒋炜董云松张兴尹传盛董建军董建军
- 关键词:ICF不确定度
- 内爆靶丸的区域形貌测量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内爆靶丸的区域形貌测量装置和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激光模块、内爆靶丸和成像模块;其中,内爆靶丸的待测区域设置有预设透过率材料;激光模块包括纳秒驱动单元和皮秒激光单元,纳秒驱动单元用于生成驱动光线至内爆靶丸,以...
- 陈忠靖晏骥蒲昱东涂绍勇尹传盛孙传奎董云松蒋炜余波杨家敏江少恩
- 文献传递
- 激光间接驱动柱几何内界面减速段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 2024年
- 研究收缩几何下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对于惯性约束聚变靶丸降低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和混合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神光100 kJ激光装置上开展了辐射驱动柱几何内界面减速段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观测到模耦合现象,以及收缩几何独有的Bell-Plesset(BP)效应,理论预估BP效应导致的扰动增长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实验中观察到驱动不对称性引入的2阶模扰动,M2不对称性约为11%,提出了通过增加黑腔长度来优化驱动不对称性的方法。柱几何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收缩几何效应在高能量密度条件下对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的影响,为优化惯性约束聚变靶丸设计提供帮助。
- 涂绍勇蒋炜尹传盛于承新范征锋袁永腾蒲昱东缪文勇胡昕李晋杨轶濛车兴森董云松杨冬杨家敏
-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
- 激光驱动准等熵加载下的金属材料强度研究
- 激光驱动准等熵压缩相比传统的加载方法能够达到更高压强、更低温升的加载状态,在高能量密度物理、材料科学、地球物理等领域有重要意义。相比激光长脉冲整形准等熵加载,通过激光驱动气库靶实现准等熵压缩的优势在于对激光整形能力、脉冲...
- 尹传盛袁永腾涂绍勇缪文勇董云松王哲斌段晓溪理玉龙关赞洋查为懿詹夏宇侯立飞王峰杨家敏
- 关键词:激光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