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蓉
-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SHPB试验中高低温作用后深部砂岩破碎程度与能量耗散关系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利用φ5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研究了在常温下对经历-15~1 000℃温度处理后砂岩的动态破坏特性,得到了入射波能量、吸收能量、比能量吸收值、碎屑的质量分形维数与平均破碎块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深部砂岩在破坏过程中温度对破坏程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岩石的破碎程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十分显著。以20℃(室温)为分界点,碎屑的质量分形维数和平均破碎块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一致,-15~20℃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大,20~1 000℃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减小。入射波能量、吸收能量和比能量吸收值随温度变化趋势一致,-15~20℃时,以-5℃为分界点,-5℃以下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5℃以上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20~1 000℃时,以400℃为分界点,400℃以下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400℃以上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
- 张蓉蓉张蓉蓉
- 关键词:SHPB吸收能量应变率
- 冲击荷载作用下冻土劈裂拉伸破坏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冻土的动态拉伸强度和破坏特性在涉及冻土工程高效破碎和安全稳定性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研究负温和加载率对冻土动态拉伸性能的影响,利用铝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系统开展了冻土的动态巴西圆盘劈裂试验,结合高速摄像系统,分析了温度和加载率对冻土动态拉伸强度、能量耗散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探讨了冻土巴西圆盘的劈裂破坏机理及动态拉伸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冻结黏土和冻结砂土巴西圆盘试样均遵循中心起裂的破坏模式,试件破坏为沿轴向相对完整的两半;随着冲击气压的增加,两种冻土的加载率均呈线性增大;两种冻土达到动态拉伸峰值应力所需的时间在92~242μs范围内;两种冻土的动态拉伸强度均存在明显的温度效应和加载率效应,动态拉伸强度随温度的降低和加载率的增加而增大;不同负温条件下两种冻土的吸收能与动态拉伸强度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冲击气压的增加会导致冻土试样的破坏程度加剧,高剪切应力引起的三角破碎区面积逐渐增大。
- 马冬冬汪鑫鹏张文璞马芹永马芹永张蓉蓉
- 关键词:冻土负温破坏模式
- 基于NMR的地聚合物水泥土孔隙结构与动态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2
- 2021年
- 为研究养护龄期和偏高岭土(MK)掺量对地聚合物水泥土孔隙结构和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借助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地聚合物水泥土动态单轴冲击压缩试验,并结合核磁共振(NM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地聚合物水泥土的孔径分布和微观形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聚合物水泥土的动态抗压强度随MK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MK掺量为2%时出现峰值;其动态抗压强度在7~14 d内增长较缓;地聚合物水泥土的T2分布曲线呈双峰型,以主峰所占面积为主,掺2%的MK能够有效改善孔隙分布,促进小孔隙向微孔隙转化;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地聚合物水泥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呈指数下降;MK掺量为2%时,地聚合物水泥土内部孔隙大幅度降低,水化产生的胶凝材料能够起到填充孔隙和连接土颗粒的作用。
- 马冬冬马冬冬马芹永张蓉蓉
- 关键词:水泥土偏高岭土核磁共振孔径分布
- 基于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被引量:2
- 2022年
-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工程执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核工程执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该文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策略。
- 彭兴强张蓉蓉
- 关键词:工程管理
- 不同温度处理后深部砂岩动态力学及损伤特性试验与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后深部砂岩的动态及损伤特性,并对砂岩经历-15℃~800℃作用后的动态应力、应变、应变率、分形维数、破坏模式及损伤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5℃~800℃温度范围内,20℃是随温度变化的分界点,其中,-15℃~20℃时砂岩的动态峰值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0℃时出现转折点;20℃~800℃时砂岩的动态峰值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600℃后峰值强度急剧下降。试验数据表明温度处理后的砂岩动态特性表现出较强的应变率效应,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劈裂拉伸破坏及压碎破坏,砂岩的损伤演化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
- 张蓉蓉
- 关键词:岩石力学SHPB温度动态特性分形维数损伤度
- 冻融和热冲击循环作用后红砂岩SHPB试验和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为研究冻融(freeze-thaw,F-T)循环和热冲击(thermal-shock,T-S)循环对红砂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直径50 mm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长径比为0.5的红砂岩试件开展F-T循环和T-S循环后的冲击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F-T循环和T-S循环次数对红砂岩动态力学参数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弹性、塑性和破坏阶段;其纵波波速、干密度、动态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平均破碎块度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而孔隙率、峰值应变、吸收能、比能量吸收值、质量分形维数则逐渐增大;通过对比岩石微观形貌特征发现,相同循环次数条件下,T-S循环对红砂岩内部的损伤程度较F-T循环更加明显;基于黏弹性朱-王-唐模型,建立了能够考虑F-T/T-S循环损伤的红砂岩动态本构模型;通过对比模型和试验得到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冲击荷载作用下F-T/T-S循环后红砂岩的动态强度和变形特性。
- 张蓉蓉经来旺张蓉蓉
- 关键词:岩石动力学冻融循环红砂岩本构模型
- 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的劈拉性能试验研究
- 2016年
- 通过对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的劈拉试验研究,分析了后浇混凝土的浇筑方式、粘结面粗糙度及温度对混凝土粘结劈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种工况条件下,水平向浇筑混凝土粘结劈拉强度明显大于竖直向浇筑粘结劈拉强度,粘结劈拉强度随粘结面的粗糙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到300℃时,比常温下降了50%。为阐明混凝土粘结劈拉机理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并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提供参考。
- 曹海马芹永张蓉蓉汪洋
-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温度
- 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性能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为保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对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后浇混凝土强度、粘结面粗糙度、温度及冷却方式对粘结后抗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强度随着粘结面粗糙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粗糙度影响作用减小;提高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不能有效增大预制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后的抗折强度,抗折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急剧下降,喷水冷却对试件的损伤要比自然冷却严重。
- 马芹永曹海张蓉蓉汪洋
-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抗折强度冷却方式
- 循环冲击作用下冻融红砂岩动力学特性与损伤机理
- 2024年
- 为探索循环动力扰动作用下冻融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及损伤机理,开展了两种冲击气压下冻融红砂岩的循环冲击试验,研究了循环冲击次数和冻融次数对应力波传播、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影响规律;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原理,提出了能够综合考虑循环冲击和冻融影响的累积损伤因子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冻融和循环冲击作用后红砂岩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循环冲击荷载下不同冻融次数处理后的红砂岩试样均呈拉伸破坏模式;红砂岩试样可承受的循环冲击次数与冻融次数呈负相关,冻融75次后试样在首次冲击后即达到破坏状态;循环冲击次数主要影响透射波的起跳点、峰值点对应的横坐标和振幅以及反射波的振幅,而冻融循环次数对第一次冲击时透射波的起跳点、峰值点对应的横坐标和振幅影响较大;红砂岩试样累积损伤因子与动态峰值应力呈现较好的负相关变化规律;冻融和循环冲击复合作用后红砂岩内部裂纹沿颗粒边界扩展且与孔洞连接形成较为复杂的网络。
- 张蓉蓉张蓉蓉马冬冬平琦马冬冬
- 关键词:红砂岩冻融循环分离式HOPKINSON压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