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 作品数:8 被引量:2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网络治理是否有效?——基于P-M模型三个层次网络治理有效性的文献综述被引量:5
- 2017年
- 网络治理是否有效?答案在于对网络治理有效性标准的界定以及对网络有效性影响因素的探讨。在P-M模型基础上,文章从组织、网络、社区三个层面对网络治理有效性标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文献综述。研究发现,网络治理有效性除层次性探索外还需结合网络属性与适用领域加以研究。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可以相互组合,共同影响某个层面的网络治理有效性。文章认为,以QCA为代表的混合研究方法将为该主题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研究手段。未来立足于实际的规范研究与理论拓展将是网络治理研究的重点所在。
- 张雪
- 关键词:网络结构网络环境
- 软嵌入: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行动逻辑——基于H组织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扶贫治理当中面临行动逻辑的困境:若不嵌入,则无法开展活动;若嵌入太深,则会被反向形塑,无法实现成功退场。那么社会组织究竟要采取怎样的嵌入村庄的行动逻辑?通过对H组织参与J村养猪场扶贫项目的田野观察,在"嵌入性"与"软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软嵌入"这一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行动逻辑,主要包括文化习俗的关系软嵌入、多方协商的资源软嵌入以及乡规民约的结构软嵌入三个方面。与强调制度性、灌输性的"硬嵌入"相比,"软嵌入"的行动逻辑具有互动行为的柔性化、参与方式的灵活性,以及责任边界的有限性。"软嵌入"的行动逻辑有利于维护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推动村庄社会资本的累积性,实现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本文对我国的政社关系的互动与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进行了理论补充与延展。
- 张雪甘甜
- 关键词:社会组织扶贫嵌入性
- 影响公民参与项目制建设的因素研究——基于Q市“美丽乡村”项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3
- 2016年
- 项目制中公民参与具体包括公民参与意愿与公民参与行为。影响公民参与项目制的因素一方面源于公民自身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所带来的"内部驱动力",另一方面来自于项目制中的绩效合法性所形成的"外部感召力"。通过实地调研Q市公民参与"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经济理性,项目绩效与政府信任对公民参与有显著影响,且呈正向关系,而价值理性却未有显著影响,从中折射出当下项目制建设存在的绩效合法性危机,只有在扩张基础权力以及构建政府信任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项目制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 张雪王刚
- 关键词:项目制公民参与美丽乡村
- 双向嵌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自主性的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92
- 2019年
-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社区"的双向嵌入关系,这种双向嵌入的关系对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自治性有何影响成为本文的核心问题。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其自主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活动自主性、志愿活动自主性以及管理活动自主性三个方面。法团主义、公民社会以及权变理论均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自主性的研究贡献了自己的研究视角,而从"嵌入性"理论出发,在"政府-社会组织"互动中的"政治关系嵌入""政治结构嵌入"以及"社会组织-社区"互动中的"邻里嵌入""社区文化嵌入"均是影响社会组织自主性的主要因素。为保障自身的自主性,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已经形成以"专业性"为主导的政府互动逻辑,以及以"对话性"为主导的社区互动逻辑的行动探索。
- 王名张雪
- 关键词:嵌入性
- 组织能力、合作网络和制度环境: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9
- 2020年
- 伴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的推动,社区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是,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际效果却良莠不齐。那么,影响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机制是什么?文章构建了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性的理论解释框架,认为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包括公共服务、公民参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由7个指标构成;而影响因素包括组织能力、组织间网络、地方制度环境三个维度,由11个指标构成。最后,文章指出,大数据研究方法将对该主题的突破性研究提供可能。
- 张潮张潮
- 关键词:社区非营利组织合作网络制度环境
-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混合住房社区社会分异的研究框架
- 2022年
- 混合住房社区内的社会分异是城市社会分异的新形式,是城市地理学者面临的新研究议题,也是在促进社会融合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居住区分异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平均化了“邻里效应”,无法揭示同一居住区内部的社会分异。居民时空间行为研究为揭示社区内部的社会分异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本文首先回顾混合住房社区政策的起源、发展及学术界关于居住混合与社会融合关系的争议,然后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混合住房社区的研究进行综述,接着讨论了从时空间行为视角透视社会分异问题的有效性,并基于已有研究进展构建了基于居民时空间行为的混合住房社区社会分异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混合住房社区政策制定和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
- 张雪柴彦威
- 关键词:社会分异
- 社区韧性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被引量:105
- 2020年
- 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社区抗疫的观察,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下引入"社区韧性"概念并探讨其实现路径。本文将"社区韧性"界定为社区治理体系能承受风险冲击并在非常态下保障治理功能持续、有效发挥的潜力,并指出韧性社区应具有能动性、冗余性和敏捷性三大特征。结合理论与COVID-19疫情中的社区经验,指出社区韧性的四大来源,即结构韧性、过程韧性、能力韧性和文化韧性,并分析了其中对应的多中心协同、调节效应、适应性循环、自主变通、社区学习、社区承诺等社区韧性实现机制。本文倡导在基层治理创新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和考察中纳入非常态意识和"社区韧性"维度,并提出几点相关的政策启示。
- 蓝煜昕张雪
- 关键词: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