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芬
-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试析清末民初华侨教育考察的历史及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华侨教育的发展需要祖国的指导与扶持,清末民初时期,随着中国对华侨政策渐趋制度化,华侨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当时华侨教育考察的积极成果。本文旨在梳理清末民初时期华侨教育考察的历史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评析华侨教育考察的实际影响。
- 方玉芬
- 关键词:清末民初华侨教育
- 近代国人出国教育考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 2011年
- 中国教育近代化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初步成型于清末新政时期,至20世纪20年代初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近代国人出国教育考察也大致经历了如上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考察活动都是因教育改革而发起,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 方玉芬
-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育近代化
- 清末奖励出身制度与新式学堂关系之探讨
- 2005年
- 新式学堂和奖励出身制度是清末时期的新生事物。就出现的时间而言,新式学堂较奖励出身制度略早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就各自的影响而言,新式学堂似乎在历史上享有更加重要的声誉与地位。因此,历来的学者将更多的精力和笔墨倾注于前者上,忽略了后者。本文则试图从探讨二者的关系出发,理清二者在清末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关系,弥补奖励出身制度研究的不足。
- 方玉芬
- 关键词:新式学堂清末
- 清末幼稚园教育发展日本化透视被引量:3
- 2007年
- 19世纪70年代,幼稚园教育伴随着福禄培尔教育思想传入日本,并在日本迅速发展起来。幼稚园教育传播到中国则是以日本为媒介的,因此清末幼稚园教育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日本幼稚园教育的烙印。然而不能忽略的是,清末幼稚园教育在日本影响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 方玉芬
- 关键词:清末
- 温故知新 以史为鉴 评黄书光著《变革与创新——中国中小学德育演进的文化审视》
- 2008年
- 余子侠方玉芬
- 关键词:德育演进
- 论张之洞的考试思想被引量:1
- 2008年
- 作为晚清一名重要朝臣,张之洞的大部分事业是在湖北建立的,尤其是对湖北教育事业的发展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他曾出任湖北学政、湖广总督等重要官职。实际工作加深了他对科举考试和学堂考试的一定认识,加上自身具备的"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和"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的学术、人才观,形成了他独特的考试思想。
- 方玉芬
- 关键词:张之洞考试科举人才观
- 民国乡村幼稚教育试验的历史发展及启示
- 2015年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著名幼儿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孙铭勋及戴自俺等人先后发起、参与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运动。他们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设经济的、适合国情的、适合乡村生活的幼稚园为目标,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建立了一批乡村幼稚园实验区,不仅为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也为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方玉芬
- 关键词:民国
- 中日教育交流中的清末法政教育被引量:1
- 2007年
- 1898~1911年是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非常时期,其中尤以法政教育交流最为显著。在将近15年的时间内,中日法政教育交流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4年的萌芽及初步发展期、1904~1908年的发展高潮期、1909~1911年的相对衰退期。清末法政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打上了日本法政教育的烙印,因此研究它能更好地揭示近代中日教育交流的规律。同时,清末法政教育又是为了适应新政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探讨它也能揭示出清末这一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留日法政学生、国内法政教育、来华法政教习三个方面分析中日交流中的清末法政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评价。
- 方玉芬
- 关键词:清末法政教育
- “中国的格龙维”:雷沛鸿被引量:1
- 2010年
- 雷沛鸿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家。力谋中国教育的大众化与民族化,是贯穿其毕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条思想主线。他被誉为“中国的格龙维”。格龙维则被誉为“丹麦庶民高等学校之父”。雷沛鸿结合中国的国情,致力运用格龙维的教育思想,参与民众教育运动,主持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使中国的成人教育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 喻本伐方玉芬
- 关键词:成人教育民众教育国民基础教育
- 蔡元培——中国近代高校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 2012年
-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倡导并致力于高校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第一人。他对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奠基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其"以美育代宗教"及"五育主义"的理论主张奠定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思想基础;二是其开创的北大艺术教育传统及创办的一系列的艺术高校奠定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实践基础。
- 方玉芬
-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