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维臻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选择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化学
  • 1篇水乳剂
  • 1篇下药
  • 1篇香草醛
  • 1篇理论教学
  • 1篇理论教学改革
  • 1篇课程
  • 1篇课程改革
  • 1篇课堂
  • 1篇课堂模式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改革
  • 1篇高选择性
  • 1篇工业化
  • 1篇骨化
  • 1篇骨化三醇
  • 1篇固相
  • 1篇固相合成

机构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7篇陆群
  • 7篇方维臻
  • 2篇党乐
  • 2篇冯海婷
  • 1篇单连海
  • 1篇姜芳
  • 1篇祝捷

传媒

  • 2篇合成化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农药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骨化三醇A环合成子合成的研究进展
2009年
概述近年来骨化三醇合成的研究进展,介绍会聚合成法中A环部分的3种合成方法,即A环膦氧化物、A环烯丙基炔化物和非环状A环。
党乐方维臻冯海婷陆群
关键词:骨化三醇
氟胺氰菊酯的合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开发氟胺氰菊酯的工业化合成线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方法]以D-缬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R)-氟胺氰菊酸,在甲磺酰氯、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和甲磺酸等为催化剂下与间苯氧基苯甲醛反应合成氟胺氰菊酯。[结果]氟胺氰菊酯纯度达95%以上,纯度达到了日本进口的原药水平,目前已经处于公斤级生产阶段。[结论]该合成路线具有成本低、操作安全、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祝捷方维臻陆群
关键词:工业化
翻转课堂模式下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改革被引量:13
2017年
为了适应药物化学教学内容的快速发展,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药物化学教学后,对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案,包括教学单元视频时间、药物化学主题课堂讨论组织、课后作业和学业评价等教学效果诸环节进行了教学探索和改革,并简要分析了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通过课内讨论和翻转课堂的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以及大药学背景下的制药相关人才的培养。
陆群单连海方维臻
关键词:药物化学课程改革
5.7%氟胺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确定5.7%氟胺氰菊酯水乳剂的最佳配比。[方法]以溶剂、乳化剂、抗冻剂和增稠剂为影响因子,筛选5.7%氟胺氰菊酯水乳剂的最佳配方,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定。[结果]5.7%氟胺氰菊酯水乳剂最优配方为:以甲苯为溶剂,其占总含量的18%,农乳2201为乳化剂,占总含量的5%;甘油为抗冻剂,占总含量的3%;聚乙二醇400为增稠剂,占总含量的1%。该水乳剂流动性好、不结块、分解率和析水率低,在不同水质中分散性好,符合水乳剂生产的要求。它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质量可靠,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结论]该研究为5.7%氟胺氰菊酯水乳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方维臻党乐冯海婷陆群
关键词:水乳剂
胡蜂蜂毒肽的固相合成
2020年
采用Fmoc固相合成策略,合成了胡蜂蜂毒肽(COOH-Ile-Asn-Leu-Lys-Ala-Leu-Ala-Ala-Leu-Ala-Lys-Lys-Ile-Leu-NH2)。以Wang树脂为载体,HBTU-HOBt为缩合剂,按照其氨基酸序列依次缩合,最终用切割试剂将其从树脂上切割下来,得到粗肽,经RP-HPLC纯化得到目标肽,纯度97.6%。经HR-MS(EI)分析,确定产物为胡蜂蜂毒肽。
丁靖赵昱任成张炼胡婧雯方维臻陆群
关键词:固相合成氨基酸
2-溴-4,5-二甲氧基苯甲醛高选择性脱甲基反应被引量:1
2018年
以藜芦醛为起始原料,经溴化反应制得中间体2-溴-4,5-二甲氧基苯甲醛,选择性脱除甲基合成了6-溴香草醛和6-溴异香草醛,收率分别为87.0%和80.2%,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姜芳方维臻陆群
酶生物燃料电池被引量:1
2020年
酶生物燃料电池是以酶为催化剂,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供给并可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装置,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酶在生物体外难以较长时间保持生物催化活性,因此酶生物燃料电池的稳定性差且寿命较短。另外,酶生物燃料电池也有输出功率不高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酶的固定方法和载体材料方面寻找突破口,实现酶的活性中心和载体材料之间高效的电子转移,并改善酶所处的环境。从酶的固定化和载体材料两个方面概述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杨程硕段贤洁秦楠陆群方维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