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飞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大气压空气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被引量:11
- 2013年
- 从机理出发,建立了考虑15种粒子和42个反应的二维等离子物理-化学模型,采用3段变步长方法,计算了纳秒时间尺度上等离子体放电特性与微秒、毫秒和秒时间尺度上流场的温度、压力与速度响应,并利用伏安特性、综合成像高速摄像机(ICCD)与粒子成像测速(PIV)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可以形成速率高达1.8×1010 K/s的局部快速温升,热源最强位置在上极板后端点;局部能量快速注入可引发压力场强扰动,形成以上极板后端点位置为中心且呈不均匀分布的压缩波和紧随其后的膨胀波,强压力扰动波形成初始阶段以当地声速快速传播,但很快即衰减为弱扰动波;压力扰动后的局部高温诱导局部流场形成涡结构,涡内流体平均速度为0.3m/s。仿真和实验结果均显示,施加重频纳秒脉冲激励时,局部诱导涡与宏观热对流效果相叠加,使流体响应呈先垂直向上、再稳定斜向右上射流的规律。
- 朱益飞吴云崔巍李应红贾敏
- 关键词: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纳秒脉冲数值模拟
- 表面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能量快速释放通道研究
- 在已建立的纳秒介质阻挡放电机理模型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并提出了表面等离子体纳秒脉冲放电的能量快速释放模型,研究了纳秒尺度内能量的释放通道与所占比重,并分别对板对板放电和表面放电两种电极布置结构进行了计算.
- 朱益飞吴云崔巍李应红贾敏
- 表面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能量快速释放通道研究
- <正>在已建立的纳秒介质阻挡放电机理模型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并提出了表面等离子体纳秒脉冲放电的能量快速释放模型,研究了纳秒尺度内能量的释放通道与所占比重,并分别对板对板放电和表面放电两种电极布置结构进行了计算。...
- 朱益飞吴云崔巍李应红贾敏
- 文献传递
- 大气压N_2-O_2混合气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建模仿真被引量:11
- 2013年
- 大气压N2-O2混合气ns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机理是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流动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耦合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和考虑能量的等离子体漂移-扩散方程组,建立了大气压下N2-O2混合气ns脉冲放电的2维模型。考虑15种粒子、对应的电子碰撞反应以及35个化学反应过程,得到了SDBD的伏安特性、电荷分布和能量分布。综合分析电荷及电子能量分布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撞击是产生离子的主要方式,而低能电子的累积和离子在电场驱动下的定向运动是使放电呈现非平衡的重要原因。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获得的伏安特性数据、放电形态和光谱分析结果进行了比照分析,发现2者比较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 朱益飞贾敏崔巍李应红吴云
- 关键词:大气压NS脉冲等离子体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