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军

作品数:2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山东省地震局合同制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地震
  • 7篇震源
  • 5篇双差定位
  • 3篇地震波
  • 3篇地震事件
  • 3篇地震序列
  • 3篇地震预警
  • 3篇震波
  • 3篇震源机制
  • 3篇双差
  • 3篇台网
  • 2篇地震波形
  • 2篇地震速报
  • 2篇运维
  • 2篇震源参数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双差定位法
  • 2篇速报
  • 2篇详细信息
  • 2篇反演

机构

  • 22篇山东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海南省地震局

作者

  • 22篇李亚军
  • 8篇张志慧
  • 7篇李霞
  • 7篇石玉燕
  • 5篇崔鑫
  • 4篇曲均浩
  • 4篇苗庆杰
  • 4篇山长仑
  • 3篇于澄
  • 3篇许萍
  • 2篇李铂
  • 2篇董晓娜
  • 2篇李永红
  • 2篇蒋海昆
  • 2篇刘方斌
  • 2篇范培乐
  • 2篇穆娟
  • 2篇王峰
  • 1篇颜启
  • 1篇李希亮

传媒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内陆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P波初动测定地震计水平分向的定向偏差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P波质点振动方式和初动方向,设计一种测定地震计水平分向定向偏差的方法。通过旋转两水平分向波形获取P波优势能量方向,将旋转角度与地震方位角进行比较,得到地震计水平分向偏离正北方向的位置。再以地震计垂直向初动和已知震中确定台站初始速度的方向(即向源或离源方向),依此初始速度方向在地震计坐标系中的位置,与水平分向实际记录初动符号所代表的方向进行确认,即可认定地震计水平分向的极性,进而确定地震计水平分向任一极性偏离的角度。
山长仑李霞范培乐李亚军于澄蔡伟光赵淑华
地震预警台网波形数据质量分析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涉及地震预警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地震预警台网波形数据质量分析方法和系统;包括采集波形数据的综合质量数据,生成波形状态值,判定波形状态为正常或异常,生成第一波形质量检查表或第二波形质量检查表,对第二波形质量检查表中...
周少辉李亚军王宇苗庆杰石玉燕崔鑫张春鹏董腾超李国一魏红谱
利用濮阳地震集中区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观测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
2012年
基于地震波及震相到时数据,经地震精定位及震中位置归一处理,给出了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该区中等地震前部分台站记录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滑动平均值出现中短期负异常,即地壳介质速度升高,显示出不同方位地壳介质承压状态存在差异。
李霞周龙泉张志慧山长仑李亚军
关键词:地壳介质射线追踪
实时计算震源参数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涉及震源计算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实时计算震源参数方法和系统;包括判定目标地震事件是否满足计算需求,截取目标地震事件在目标时段内的观测数据,构建出震源机制反演模型,并反演出目标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建立可视化发布通道...
王宇李亚军石玉燕魏红谱
基于Hyposat和HypoDD的山东地区地震波一维速度模型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收集了2009—2016年山东地区M≥0.1的1 554次地震事件及其走时数据,对该地区地震波一维速度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走时曲线拟合、折合走时曲线分析等方法给出了山东地区地震波一维速度结构模型的初始模型以及参考变化范围;然后,精选55次震相较为丰富的地震事件,用Hyposat方法进行批量重定位,根据残差以及地球物理背景给出P波参考模型,之后对理论波速比加入合理的扰动,对所有P波和S波速度模型组合进行批量地震重定位,根据残差结果极小值获得了最优的P波和S波速度模型;最后,利用多重检验方法对最优模型进行检验,包括天然及非天然地震事件检验、3种定位水平差异检验、4种定位深度差异检验以及乳山和长岛震群的双差定位检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山东地区地震波一维速度模型:vP1=6.13km/s,vP2=6.88km/s,vP3=7.93km/s,H1=22km,H2=33km,vS1=3.54km/s,vS2=3.95km/s,vS3=4.46km/s。另外,本文发现,单纯型等非线性算法的定位结果对于速度模型依赖性较低,反之Geiger类型的线性迭代定位方法则较为依赖速度模型。
崔鑫李铂朱元清李亚军穆娟王峰
关键词:地震
胶东半岛及两侧海域尾波Q值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根据单次散射(Aki)模型,利用2003年至今山东台网记录的26次2.9级以上地震的数字化地震波,研究并探讨了胶东半岛及两侧海域平均尾波Q值,在1~18Hz的频率域范围内,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为:胶东北部海域Qc=(313士42),f^(0.653±0.145),胶东内陆Qc=(319±88)f^(0.649±0.145),黄海海域Qc=(259±60)f^(0.757±0.277),与国内其他区域尾波Q值研究结果相比,本区域Qc为高值、对频率低依赖性区域。可能与本研究区内构造活动弱、地震活动水平低有关。
李霞张志慧许萍李亚军
关键词:尾波Q值
长岛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2011年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根据陈培善等用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导出的震源处峰值加速度与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的关系,计算了山东长岛地区发生的中小地震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的分布状况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剪应力τ值随矩震级(ML)的增大而增大,对两者作拟合得到它们之间较简单的关系为:τ=1.89 ML-1.76。在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其构造环境剪应力τ值为1.0~6.0兆帕,与陈培善对3.0~5.5级地震的τ值多在4~8兆帕之间这一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张志慧王帅合李亚军董晓娜李霞山长仑
关键词:峰值加速度
山东乳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乳山台阵记录到的M_L≥1.0的1 418个地震事件(2014年5月7日—2016年12月31日)进行重新定位,利用P波初动和CAP方法对研究区内M_L≥1.5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震源机制解资料进行应力张量反演,从而分析乳山地区应力状态以及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结果显示:1)乳山地震序列沿NWW-SEE向展布,形成长约4km、宽约3km的矩形活动带;2)推测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走向为NWW-SEE、近直立、以走滑运动为主兼具一定逆倾滑分量;3)采用自助线性应力反演(LSIB)方法得到乳山地区主压应力轴方向为25°,倾角10°;中等应力方向为286°,倾角45°;主张应力方向为125°,倾角43°;4)乳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平稳状态,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与震源参数一致性空间分布关系较为吻合。
刘方斌曲均浩曲均浩李亚军苗庆杰
关键词:双差定位震源机制解
GPS在我国地震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2014年
GPS应用已成为现代地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国地震研究领域中的各个学科。本文介绍了GPS在形变、测震、电磁、地震预警和地震观测仪器授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GPS在地震研究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李希亮李霞王方建王峰李亚军
关键词:GPS地震研究地震预警GPS授时
长岛附近地区小震精定位及地震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对长岛附近地区(N35.8°~38.7°,E119.4°~122.9°)2000年以来数字记录的中小地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重新定位结果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双差定位后的地震与断层关系更为密切;中小地震深度具有分区差异,长岛附近较浅(平均6km),1548年7级震源区附近较深(平均13km)。结合长岛附近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活动性参数时序变化,综合分析长岛附近地区的地震趋势。
李亚军李永红胡旭辉许萍李瑞红石玉燕
关键词:地震趋势双差定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