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娟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参芪益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参芪益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实施参芪益心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满意度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的86.21%(χ^(2)=5.902,P=0.015);试验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12.07%(χ^(2)=4.833,P=0.027);治疗1个月后,2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试验组FEV1、PEF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8.28%,高于对照组的86.21%(χ^(2)=5.902,P=0.015);试验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躯体能力、人际交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参芪益心汤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人数少,治疗安全性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高,故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焦娟钟石磊李韧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 温针配合四逆汤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四逆汤加减及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口服四逆汤加减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采用温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A/E)]、中医证候评分、Lee氏心衰评分、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BNP和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Lee氏心衰评分、MLHF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BNP、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指标、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Lee氏心衰评分、MLHFQ评分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60.0%,B组为80.0%,C组为96.0%,C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四逆汤加减及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焦娟李韧钟石磊谭琦
- 关键词:温针疗法四逆汤B型利钠肽针药并用
- 柔肝化瘀止痉法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柔肝化瘀止痉法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从而为中医药在aSAH患者中的运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介入科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术前予以基础治疗+尼莫地平+柔肝化瘀止痉方1号,术后予以基础治疗+尼莫地平+柔肝化瘀止痉方2号,对照组术前术后均单纯采用基础治疗+尼莫地平。40例患者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出血后第3、7天血清中NO、ET-1含量,同时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判定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对患者进行出院时及3个月后的Glasgow预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分别经14天的不同治疗后,治疗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出血后第7天血清NO和ET-1含量、出血后第7天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出院时GOS评分这5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柔肝化瘀止痉法具有预防和治疗aSAH后DCVS的作用。
- 朱吉祥薛道金石尧焦娟李贵福罗望池尤劲松陈发军马朝晖张佛明张燕婷胡采霞夏萍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的相关性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的相关性效果。方法选定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益生菌治疗的18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对照组94例(克罗恩病),观察组94例(溃疡性结肠炎)与健康体检组60例(未确诊炎症性肠病的常规体检人群),比较三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结果治疗后,健康体检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体检组Hp阳性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p阳性率下降,相关性显著(r>0.7);对照组Hp阳性率下降,相关性显著(r>0.7)。结论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应用益生菌疗法可缓解患者疾病症状,提升其远期治疗效果,若于治疗前后分析患者炎症指标可大幅提升该疗法的有效性,应用价值较高。
- 陈霞姚承明赵林李韧焦娟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