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宏伟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能源
  • 2篇制造业
  • 2篇能源强度
  • 1篇地理空间
  • 1篇演进
  • 1篇业内贸易
  • 1篇中美服务贸易
  • 1篇日本制造业
  • 1篇商品贸易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省际
  • 1篇省际面板
  • 1篇省际面板数据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投入产出表
  • 1篇内生
  • 1篇系统协调度
  • 1篇协调度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国家税...

作者

  • 5篇苏宏伟
  • 2篇庞德良
  • 1篇白士彦
  • 1篇王晨旭

传媒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亚太经济
  • 1篇现代日本经济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协调水平地理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被引量:10
2017年
在对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经济、能源和环境(3E)系统协调水平测算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空间经济学计量工具分析了中国3E系统协调水平的地理空间分布与差异,并采用核密度函数模型对协调水平的动态演进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1)3E系统协调度在观测期内呈提高-下降-再提高的变动趋势,总体协调水平波动中向好;(2)3E系统协调水平分布在空间上相关性较弱,空间分布缺少明显的空间正向集聚效应,集聚区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3)3E系统协调水平相对高值和相对低值区呈较为一致的演进趋势,3E系统协调水平相对低值和相对高值区域内部的低值区与高值区系统协调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低值区改善速度显著提高,高值区改善速度则在下降。根据各地区经济、能源和环境系统特征的异质性,中国应构建差异性的3E政策保障体系应对3E系统失调,同时促进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以及土地开发指标的跨地区交易,推动空间集聚效应的同时,缓解由集聚引发的失衡。
苏宏伟庞德良
关键词:MORAN指数空间集聚效应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中国政府的"十三五"规划把服务贸易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发展方向提出,其原因在于中国服务贸易水平仍然很低,有鉴于此,本文对美国服务贸易模式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进行研究,发现如下三方面问题:第一,美国在以信息化为依托的新兴产业贸易方面专业化程度较高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第二,美国传统服务产业虽然在服务贸易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呈现下降态势。第三,中美服务贸易在金融、特许和许可费领域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白士彦苏宏伟
关键词:服务贸易商品贸易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
中国能源强度分解与替代弹性分析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1996—2014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面板回归、MES替代弹性计算、能源强度分解模型对各经济区的能源强度变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和资本要素价格存在扭曲,要素价格信号机制失灵,能源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导致大部分经济区"劳动和资本要素"未能对"能源要素"进行有效替代,并且能源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显著高于劳动和资本要素;2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和技术变动总体上对中国能源强度降低作用不明显,同时各地区渐强的能源供给约束未能有效抑制能源强度;3要素替代对环渤海、东北、中部五省、西南、西北地区能源强度的下降发挥了主要作用,产业结构变动则在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强度下降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苏宏伟
关键词:能源强度价格弹性
日本制造业能源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日本制造业产品以其制作精良和显著的节能特点使其在全球范围始终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本文利用1990~2009年日本制造业13个大类部门(包含52个细分产业)的实际经济数据,采用面板回归分析、Morish.ima替代弹性计算以及能源强度分解,分析了要素替代、贸易和技术水平对日本制造业部门能源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相比技术变动、贸易和产业份额变动,要素替代在制造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过程中显示出更为关键的作用,非信息技术资本对能源投入的替代导致日本制造业倾向于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第二,考虑到技术变动在能源利用中的作用,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属于能源消耗型产业,而非能源节约型;第三,贸易和产业份额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高技术产业。上述结果意味着日本产品的节能技术在其生产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运用,要素替代在未来日本制造业能源强度下降过程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苏宏伟王晨旭
关键词:能源强度
日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生与联动效应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73年、1986年、1992年和2011年四个时点的日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内生与联动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日本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显著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第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制造业向中高技术制造业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呈不断升级,低技术制造业中间需求比重不断下降,而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需求比重不断提高;第三,日本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强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金融、电气以及广告业对日本制造业不仅存在较强的推动效应,对日本制造业也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而日本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在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而非主动推进。
庞德良苏宏伟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