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 作品数:5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大气污染物对北京市常住居民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气污染对非意外死亡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死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控制人口、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和时间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13—2014年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对非意外死亡和COPD死亡的短期效应。结果 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82‰和3.93‰;PM_(2.5)、NO_2、SO_2日均浓度分别为75.28、33.42和7.68μg/m3。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_(2.5)、SO_2、NO_2日均浓度每上升10μg/m3,非意外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18%(95%CI:0.09%~0.27%),1.48%(95%CI:0.76%~2.18%)和1.10%(95%CI:0.69%~1.50%);COPD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89%(95%CI:0.50%~1.29%),4.71%(95%CI:1.36%~8.17%)和2.60%(95%CI:0.70%~4.54%)。结论大气污染与非意外死亡和COPD死亡风险升高存在正向关联。 苏健婷 杜婧 王春梅 苏鹏 李刚关键词:空气污染 慢性阻塞性肺病 死亡率 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北京市二次供水水质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北京市二次供水水质情况。方法收集2015-2019年北京市二次供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全市二次供水设备出水平均综合指数为0.37±0.11;各年度水质总体平稳,平均指数均低于0.5。设备来水水质优于设备出水(0.36±0.11 vs 0.37±0.11;t=4.29,P<0.001),第一季度设备出水要优于其他季度(第一季度为0.36±0.11,第二、三、四季度分别为0.38±0.12、0.38±0.11、0.37±0.10;F=4.91,P=0.002),非中心城区的设备出水水质要优于中心城区(0.34±0.09 vs 0.40±0.12;t=16.9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二次供水的特殊性,重新调整指标权重后,毒理指标对水质影响最大。结论全市二次供水水质总体优良,一般毒性指标是二次供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王冰 苏鹏 张永 牛春燕 盛欣关键词:综合指数法 二次供水 水质评价 基于夏季活动强度模式的北京市居民呼吸速率参数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夏季北京市居民的活动强度模式和呼吸速率参数。方法基于2016年夏季开展的活动模式调查中1881名北京市居民的活动强度模式信息,结合人体能量代谢估算模型,计算北京市居民的短期和长期呼吸速率,并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夏季北京市居民的活动强度模式在性别、年龄和日期类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6~17岁)男性和女性休息时的短期呼吸速率分别为5.48、4.60 L/min,成年(≥18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57、5.23 L/min。基于活动强度模式计算长期呼吸速率结果显示,未成年男性和女性的长期呼吸速率分别为11.98、9.98 m^3/d;成年男性和女性工作日时分别为14.49、12.24 m^3/d,休息日时分别为15.01、12.67 m^3/d。短期和长期呼吸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6~17岁、≥60岁、18~44岁、45~59岁。同年龄组的男性呼吸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呼吸速率参数可为北京市居民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活动强度模式和呼吸速率明显受季节、日期类别、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参数研究和应用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王春梅 苏鹏 史燕萍 赵金辉 张永关键词:呼吸速率 大气细颗粒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6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阶段所经历的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在我国凸显。最突出的便是近年来在多个城市频发的大气雾霾,其涉及区域广、强度高,且持续时间长。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而固体气溶胶则被称为霾。大气颗粒物一直是我国大多数城市雾霾的首要污染物。 王云锋 娄云 李国君 李煜 宁钧宇 李子南 马彦 魏建荣 陶晶 王心宇 陈华洁 王春梅 苏鹏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 毒性效应 毒性机制 秀丽隐杆线虫 北京市居民夏季时间活动模式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居民的夏季时间活动模式特征。方法于2016年夏季开展有效样本量为2137人的活动模式调查,采用描述统计、非参数统计检验描述各类人群在不同场所中的活动时间,比较分析时间活动模式的日期类别、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性。结果夏季北京市居民工作日期间平均每日花在室外、交通出行、住宅室内和其他室内场所上的时间分别占6.25%(90/1440),4.86%(70/1440),54.17%(780/1440)和4.17%(60/1440),休息日期间分别占10.42%(150/1440),8.33%(120/1440),75.00%(1080/1440)和8.33%(120/1440)。男性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在室外的平均活动时间比女性分别多40 min/d和60 min/d。除休息日室外活动时间外,其他12种场所内的活动时间在不同年龄组(6~17岁、18~44岁、45~59岁、≥60岁)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居民时间活动模式受季节、日期类别、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在使用时间活动模式参数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王春梅 赵金辉 史燕萍 张永 苏鹏 李婷关键词: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