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远航

作品数:15 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污染
  • 4篇水污染
  • 2篇生态环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监测
  • 2篇水质
  • 2篇人工智能
  • 2篇污染治理
  • 2篇流域
  • 2篇空气质量
  • 2篇环境监测
  • 2篇PM
  • 2篇城市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污染
  • 1篇电力
  • 1篇顶梁
  • 1篇需氧量
  • 1篇氧量
  • 1篇隐含

机构

  • 15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环境保护...
  • 1篇吉林省环境监...

作者

  • 15篇陈远航
  • 5篇李名升
  • 5篇于洋
  • 5篇孙媛
  • 4篇罗海江
  • 4篇张殷俊
  • 4篇李茜
  • 4篇张建辉
  • 4篇史宇
  • 3篇林兰钰
  • 3篇陈传忠
  • 2篇常明
  • 2篇文小明
  • 2篇高红杰
  • 2篇周磊
  • 2篇胡昊
  • 1篇魏峻山
  • 1篇张列宇
  • 1篇张鸣之
  • 1篇潘庆

传媒

  • 6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环境保护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区位商的我国流域水质污染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我国十大流域河流污染的空间分布集聚性较为显著,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十大流域水污染状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海河、淮河、黄河和辽河的污径比在2002—2012年均大于0.04,2012年污径比的区位商均达2.6以上,并在11年间整体呈升高态势,表明全国河流污染在这4个流域呈现集聚现象,十大流域水质污染的空间差异性不断加深。从水资源量、污染排放、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海河、淮河、黄河和辽河污染较重的原因,其中单位水资源污染物负荷较重是直接原因,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导致水资源承载力不堪重负,而生活污染愈加严重、重污染行业集聚效应以及面源污染加剧都给水质改善带来巨大压力,亟需在这些流域加大综合减排力度。
李茜罗海江胡昊史宇张建辉于洋陈远航
关键词:地表水污染水资源区位商
面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研究被引量:14
2022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部署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作为支撑、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业务领域,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的稳定运行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支撑生态环境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根脉。本文梳理了全球数字化趋势和我国数字化进展,重点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助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所发挥的作用及数字化技术在监测领域的应用场景。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生态环境监管与执法、管理业务运行、重污染天气应对与精细化管控等都对生态环境监测提出了新要求。面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需求,提出了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监测体系的建议。
陈善荣陈传忠陈远航文小明孙媛胡天洋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治理
人工智能技术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2年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的独特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固废处理、气候变化等环境领域,是环境监控和治理的良好助力手段。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水污染防治至关重要。传统的水污染治理与监管技术存在水污染监测滞后、污水优化控制成本较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预测精度较低等问题,人工智能的引入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因此,开发人工智能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和分类,综述了其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以期为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魏潇淑高红杰陈远航常明
关键词:人工智能环境工程水污染水治理
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 做好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被引量:6
2019年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并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统筹推进。回顾改革历程,成效明显,生态环境监测地位作用、基础能力、数据质量、支撑效能、服务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本文将需求与问题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需要坚持的原则与策略、重点任务以及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以期为生态环境监测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陈传忠魏峻山胡天洋陈远航孙媛文小明
关键词:逻辑起点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压力被引量:4
2018年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核心增长极,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伴随高速的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长株潭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文章从土地利用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压力,主要体现在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与土地需求的矛盾凸显,"摊大饼"的扩张模式带来生态风险;重工业和污染排放集聚,累积性污染突出;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形势不容乐观;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粗放等。结合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李茜赵岑陈远航张殷俊胡昊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压力城市化
区域污染治理能力与排污规模的协调性评价
2016年
为分析区域排污规模与污染治理的协调性,构建了排污规模与污染治理协调度模型,并以2006、2013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约排污规模和污染治理协调性的主要矛盾是污染治理能力的落后,全国70%以上地区污染治理能力均滞后于污染物产生规模;国内治理能力在研究期间不断提高,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治理能力过度滞后的省份由14个减少到2个;除江苏外2013年其余各地区均有1项或多项污染物的治理能力滞后,其中生活废水治理能力滞后的区域最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协调性的重要因素,2013年协调度与地区人均GDP基本呈线性关系。模型实证计算结果与主观判断也较为吻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李名升陈远航张凤英武中波谷萍腾建礼
关键词:协调度污染治理
2001-2015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2001—2015年松花江流域国家监测网30个可比断面监测数据,从流域和断面水质变化、各项指标超标情况和浓度变化、污染负荷等方面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特别是2007年以来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该流域长期以来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染均有明显改善,但氨氮污染改善不明显。在继续加强COD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有效削减氨氮排放是促进松花江水质改善的重点。
林兰钰史宇罗海江张殷俊于洋陈远航
关键词:水质污染指标
基于GIS的北京市林地覆被与PM_(2.5)分布关联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颗粒物污染程度,了解土地利用与颗粒物污染的关联规律,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颗粒物污染问题突出的北京市为研究对象,以空气质量地面监测站的PM_(2.5)质量浓度数据和卫星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特别是林地覆被与细颗粒物分布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市的PM_(2.5)质量浓度分布在空间上呈由西北至东南逐级递增的趋势,东南部(107.0μg·m^(-3))>西南部(96.2μg·m^(-3))>城六区(95.3μg·m^(-3))>东北部(79.6μg·m^(-3))>西北部(79.0μg·m^(-3)),季节分布表现为冬季(122.0μg·m^(-3))>春季(81.2μg·m^(-3))>秋季(76.8μg·m^(-3))>夏季(72.9μg·m^(-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PM_(2.5)质量浓度表现为耕地(96.9μg·m^(-3))>建成区(95.7μg·m^(-3))>未利用土地(91.5μg·m^(-3))>水域(82.8μg·m^(-3))>草地(80.9μg·m^(-3))>林地(79.1μg·m^(-3))。(2)以各监测站点为中心建立不同半径缓冲区,随着缓冲区半径的不断增加林地覆被率与PM_(2.5)质量浓度的负相关性不断增强。当缓冲区半径达到1 000 m时,各个月份林地覆被率与PM_(2.5)质量浓度均在α=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3)以各监测站点为中心的3 000 m半径缓冲区内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灌木林、常绿阔叶灌木林、乔木园地面积与PM_(2.5)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实行未利用土地、耕地以及部分建成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向林地、草地转化是北京市防控颗粒物污染的可行方略。
史宇林兰钰罗海江张殷俊陈远航于洋
关键词:缓冲区分析
经济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效应:以COD减排为例被引量:14
2014年
经济结构调整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为定量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将全国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4个子区域、工业分为39个行业,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总量减排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COD排放量由1445×104t降至1 238×104t,11 a间共排放14 950×104t.其中东部地区排放量最多,占总量的比重约为35.6%.2在工业COD排放量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8%.3四大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减少COD排放420×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1.29%.4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化减少COD排放533×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3.1%.研究结果对指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名升周磊陈远航李茜张建辉
关键词:经济结构污染减排化学需氧量
如何从规划层面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8
2017年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空气污染问题成为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阻碍,在城市规划阶段对环境保护缺乏重视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北京市为例,城市规划从几个方面直接和间接影响了环境空气质量:一是定位问题,城市定位多次调整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二是执行问题,规划执行不力使得城市绿化隔离带被蚕食殆尽;三是压力问题,中心区人口、资源过度集中造成巨大环境压力;四是能力问题,区县新建城区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导致潮汐式交通;五是布局问题,区域空间布局设计对环境保护问题考虑不充分。因此需要从规划层面充分考虑各类环境要素的环保需求,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建议第一要提升环境规划的地位,实现"多规合一";第二找准城市发展定位,体现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第三加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通过严格执法和监督充分保障规划的权威性;第四要疏解核心区非首都功能,做到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第五要提高外围区域建设水平,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第六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实现全面提升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史宇罗海江林兰钰陈远航于洋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空气质量环境规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