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阳 作品数:7 被引量:4 H指数:2 供职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转录因子Afndt6对黄曲霉毒力和侵染力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转录因子Afndt6对黄曲霉生长发育、毒素生物合成及侵染粮食籽粒能力的影响,通过同源重组构建Afndt6基因缺失的黄曲霉菌株,采用体视显微镜和切片观察手段研究Afndt6基因缺失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孢子产生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层析测定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量,以花生和玉米籽粒为基质评价基因缺失菌株的侵染力。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相比,ΔAfndt6菌株的生长速度、分生孢子的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菌落分生孢子颜色变为白色;基因缺失菌株对细胞壁胁迫试剂刚果红和氧化胁迫压力不敏感,200μg/mL刚果红处理后对照菌株和ΔAfndt6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1.10%和25.81%,15 mmol/L H_(2)O_(2)处理后对照菌株和ΔAfndt6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94%和17.05%;ΔAfndt6菌株的黄曲霉毒素产量显著升高,对花生、玉米种子的侵染能力增强。Afndt6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能够影响黄曲霉生长发育,负调控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可为储粮过程中防控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兰海儿 梁柳柯 魏闪 雷阳 张帅兵 胡元森 吕扬勇关键词: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侵染力 LaeA调控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能力的次级代谢产物,在霉变的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多种粮食及油料作物中检出率都比较高,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人们对该毒素的理化性质、生物毒性、合成途径、产毒条件以及产毒调控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该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十分复杂,参与AF生物合成的基因有30多个,它们集聚在基因组上一个约80 kb称为AF基因簇的区域,该途径中每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AF的合成量。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调控,包括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p H值,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湿度等,途径专一性调控因子afl R及全局性调控因子Lae A等,Lae A能够调控丝状真菌的次级代谢及其生长发育,影响真菌形态分化、毒素合成及沉默基因的表达,相对于其调控因子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就Lae A在真菌中的发现、功能及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该调控因子在黄曲霉中调控黄曲霉毒素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展示了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调控模式,为今后进一步开展Lae A调控黄曲霉毒素合成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胡元森 吕昂 张颐骏 雷阳 王乐 吕扬勇关键词:LAEA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 次级代谢 AfldevR正调控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生物合成的研究 2025年 深入研究bHLH类型转录因子AfldevR调控黄曲霉生长和黄曲霉毒素B_(1)(AFB_(1))生物合成机理,为防控粮食储藏过程中AFB_(1)污染提供新的潜在靶点。以AfldevR基因缺失及回补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观察表征该基因缺失对黄曲霉生长和产孢的影响;采用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AFB_(1)含量进行测定,并探究基因缺失对AFB_(1)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PI和DAPI荧光染料分别检测黄曲霉细胞膜和细胞核完整性;以花生籽粒和玉米粉为培养基质测定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相比,AfldevR基因缺失显著抑制菌落生长速度和孢子数量,细胞核受到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FB_(1)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其合成途径中aflR、aflA、aflC和aflE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AfldevR基因缺失后对氧化胁迫压力更加敏感,在花生上的AFB_(1)含量显著降低,但在玉米粉上无明显差异。综上,AfldevR基因正调控黄曲霉生长、AFB_(1)合成途径中基因的转录水平、毒素产量以及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 刘兴赛 兰海儿 赵风光 魏闪 雷阳 胡元森 吕扬勇关键词:黄曲霉 粮食储藏 猪骨源抗氧化肽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氧化作用机制 2025年 以猪骨粉为原料制备猪骨源抗氧化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猪骨抗氧化肽酶解工艺参数,利用超滤、葡聚糖凝胶色谱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结合PeptideRanker数据库鉴定并筛选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肽段,借助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该肽段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结合方式。结果表明:酶解最优工艺参数为酶解pH 6.8、温度50℃、风味蛋白酶添加量6000 U/g、酶解时间4 h、底物质量浓度4 g/100 mL;酶解后的粗肽液经超滤和Sephadex G-25逐级分离得到3个组分(F-1、F-2、F-3),其中F-2组分抗氧化活性最高,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94.57±1.08)%和(79.08±0.61)%;经LC-MS/MS鉴定,F-2组分含有232个肽段,经PeptideRanker预测得到的3条肽段分别为GPVGAAGP、APGPVGP、QPGPAGPG,其疏水性氨基酸占比在80%以上,说明可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3条肽段以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Keap1结合,释放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进入细胞核,激活Keap1-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因此,GPVGAAGP、APGPVGP、QPGPAGPG可作为新型抗氧化剂,本研究旨在为猪骨源抗氧化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陈露露 雷阳 郝阳雪 吕扬勇 魏闪 赵风光 胡元森关键词:猪骨 酶解 抗氧化肽 分子对接 一种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显色纸片的制作方法 2015年 为建立一种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显色纸片的制作方法 ,研究了片基材料、营养、固着剂、显色剂等因素对纸片制作及显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棉纸为显色纸片片基具有较好的保湿性与热稳定性;显色纸片以12%的明胶为固着剂,以LB培养液为营养基质,营养物中TTC添加量为0.02%(W/V)时,显色效果明显.显色纸片最佳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5℃和10min.用本方法制作的显色纸片与用传统稀释平板培养法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检测时间较后者缩短约12 h. 胡元森 王玉利 吕扬勇 雷阳 陈静 李翠香关键词:脱氢酶 细菌检测 食品 黄曲霉野生型及LaeA缺陷型菌株胞外差异蛋白鉴定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黄曲霉野生型产毒株及LaeA缺陷型无毒株在以小麦、玉米为培养基质中生长时的胞外差异蛋白,为进一步明确LaeA因子在黄曲霉产毒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小麦及玉米籽粒粉碎后灭菌并加水配制成培养黄曲霉菌的基质,在产毒株(黄曲霉CA14野生型)及无毒株(LaeA缺陷型)培养0、48和72 h时取样,采用SDS-PAGE分别分析黄曲霉毒素B1(AFB1)及胞外差异蛋白,并采用液质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LC-MS-MS(Q-TOF)]对获得的胞外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黄曲霉野生型及LaeA缺陷型菌株均能将小麦和玉米基质中的小分子蛋白迅速转化,随着培养时间延长,LaeA缺陷型菌株的胞外蛋白较野生型菌株略少,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株及无毒株胞外差异蛋白条带共有7个,主要为淀粉酶A、碱性蛋白酶、木聚糖酶F3和亮氨酸氨基肽酶A等生理酶类。【结论】黄曲霉产毒株与无毒株的胞外差异蛋白为生理酶类蛋白,该类酶蛋白主要与营养摄入有关,且影响黄曲霉菌丝的生长。 雷阳 吕扬勇 张帅兵 陈菲 吕昂 胡元森关键词:黄曲霉 胞外蛋白 黄岑苷抗黄曲霉菌作用效果和机理研究 2025年 为探究黄岑苷抗黄曲霉的作用效果和潜在机理,本研究通过体视显微镜和切片观察等方法研究黄岑苷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孢子产生的影响,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对黄曲霉毒素B1生物合成的影响,以花生、玉米种子为培养基质研究其对黄曲霉的侵染能力,通过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CFW)、碘化丙啶(PI)染色等研究其对黄曲霉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研究黄岑苷对黄曲霉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30μmol·L-1黄岑苷能够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减少分生孢子生成;黄岑苷处理后黄曲霉细胞对荧光增白剂(CFW)、刚果红(CR)、H2O2的敏感性均提高;CFW、PI染色结果表明,黄岑苷处理后黄曲霉菌丝体的细胞壁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转录组数据显示,黄岑苷处理后与生长发育、孢子合成相关基因WetA、BrlA、Arb2等表达水平下调,黄曲霉细胞的膜系统、氧化还原系统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等过程受到影响。综上,黄岑苷能通过调控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壁合成与组装、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等降低黄曲霉的致病性。本研究可为防控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开发新型绿色防霉抑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兰海儿 王晓燕 魏闪 雷阳 胡元森 吕扬勇关键词:抑菌 黄曲霉 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