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欣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降解
  • 2篇降解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氧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污染
  • 1篇生物法
  • 1篇生物修复
  • 1篇石油污染
  • 1篇石油污染土壤
  • 1篇土壤生物
  • 1篇土壤生物修复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 1篇联合降解
  • 1篇木质素
  • 1篇化学氧化
  • 1篇混合菌
  • 1篇混合菌群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霍欣
  • 1篇梁继东
  • 1篇崔晓敏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混合菌群对低温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研究
石油污染土壤由于其潜伏期长,修复治理困难,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位于多年冻土区的石油管道建设逐渐增多,随着事故的频发冻土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应引起广泛关注....
霍欣王一平梁继东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降解GC-MS
电化学氧化与生物法联合降解木质素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高效的电化学氧化技术联合低成本的生物降解技术,进行了木质素的降解探索。考察了电流密度、电量、初始p H和电解质浓度对木质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和电量影响显著,而初始p H和电解质浓度的影响较小。经过综合比较,得到电化学与生物联合降解木质素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电流密度为5.0 m A/cm2;电量为20 k C;初始p H为7;电解质浓度为0.1 mol/L。在此条件下,碱木质素和木质素磺酸钠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65.97%和59.31%,表征木质素酚羟基结构的UV280分别降低了65.97%和59.77%,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4.15%和58.32%。总之,电化学前处理可破坏木质素的关键结构,提高木质素的可生化性,从而促进加快后续生物降解。
崔晓敏梁继东霍欣王述梁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好氧生物降解木质素联合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