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遥感数据处理的网格系统仿真实现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研究为满足海量遥感数据实时、快速处理的要求,利用网格技术开展遥感数据处理网格系统仿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首先,在详细分析遥感数据处理网格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遥感数据处理仿真网格体系结构的设计思路与构建方法;其次,利用Condor-G的网格中间件技术,完成了多机、多系统、多用户计算机节点构成的"遥感数据处理网格仿真实验系统";最后,应用该网格仿真系统,部署并验证了专题遥感处理的网格应用,获取并分析了处理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遥感数据处理的网格仿真应用提高了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 朱红春刘海英张继贤江涛
- 关键词:遥感数据处理网格系统仿真网格服务中间件
- 基于KL散度的面向对象遥感变化检测被引量:5
- 2017年
-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从基于像素到面向对象,从阈值分割到相似性度量已有众多的研究成果;但在对面向对象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中,存在分割参数的选择、变化阈值的确定、对象变化程度的表达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测度的面向对象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并打破了以往仅以有/无变化的检测结果所呈现的表现形式。首先计算了图像对象分割的最优参数,得到了2个时相的图斑对象,并进行了空间叠加处理;然后利用KL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了图斑对象的相似度系数,利用直方图统计了该系数的自然聚类特征;再运用不同的自然聚类特征值,分级得到了图斑对象的变化程度;最后,分析了不同参数分割结果、不同分级方法对图像变化程度检测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有/无变化的检测结果,验证了本研究所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朱红春黄伟刘海英张忠芳王彬
- 基于DEM的流域地形因子提取与量化关系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被引量:21
- 2007年
- 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其形态可以看成是表征其特征的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复杂函数。以黄土高原地区的6个典型地貌区作为试验区,基于1∶10000比例尺5m分辨率的高精度DEM数据,在实现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自动分割的基础上,随机选取44个完整小流域,完成了区域内沟壑密度、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等基本地形信息因子的自动提取;同时,采用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证明沟壑密度与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量化模拟结果显示,沟壑密度(Y)可以表示为平均坡度(X1)、平均坡长(X2)和相对高差值(X3)的函数:Y=2.95228+0.127906X1-0.014X2-0.00273X3,模拟精度为94.5%。该方法对于整体研究黄土高原及其他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朱红春刘海英张继贤李海涛汤国安
- 关键词:DEM黄土高原
- DEM地形信息因子的量化关系模拟——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被引量:8
- 2006年
- 黄土高原地区各种地貌类型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地貌形态可以看成是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一个函数。基于1:10000DEM数据,在六个实验区内各随机选择两个完整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沟壑密度作为因变量,以整个流域的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海拔高差(即流域内的地面起伏度)为自变量进行量化模拟。实验证明沟壑密度与坡度、相对高差和坡长之间呈现一种很强的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综合模拟三个不同因子与沟壑密度之间的量化相关关系,对整体研究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机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朱红春刘海英汤国安崔先国
- 关键词:黄土高原DEM
- 网络环境下GIS课程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探讨——以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为例被引量:2
- 2008年
- 文章依托教学设计的理论原则,结合网络系统开发和数据库技术,完成了GIS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实现了用户管理、教学课件发布、作业发布、在线答疑、在线考试以及教学评价等多项功能,基本满足了GIS网络教学要求。
- 刘海英朱红春张蕾孟晓景
- 关键词:GIS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 自1:10000比例尺DEM提取地形起伏度——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被引量:75
- 2005年
- 地形的起伏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是比较适合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地形指标,在区域性研究中,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地形的起伏特征。1∶10000比例尺DEM具有越来越广泛、重要的应用,系统探讨基于其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的DEM数据为实验数据,依据地貌发育的基本理论,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划分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区的地形起伏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通用、有效的方法。
- 朱红春陈楠刘海英汤国安
- 关键词:地形起伏度DEM黄土高原
- 基于Dualex氮平衡指数测量仪的作物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被引量:14
- 2015年
- 作物叶绿素含量的实时、无损及快速的监测,对及时掌握作物的胁迫状况、营养水平及环境适应性,进而对农田管理进行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论证是否可以通过Dualex氮平衡指数测量仪构建通用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以期实现叶绿素含量的快速及无损监测和估算。结果表明:1)Dualex估测叶绿素质量分数(Chl-M)和单位面积的叶绿素质量(Chl-S)具有较好的精度(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7和0.88),与SPAD叶绿素仪的估算模型(R2分别为0.66和0.79)相比,模型精度更高;2)Dualex估测Chl-S的精度明显高于Dualex对Chl-M的估测精度,Dualex与Chl-M的关系需要考虑叶片厚度的影响,而Dualex与Chl-S的线性关系更加一致;3)构建的Chl-S通用模型的R2,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8,4.80 mg/dm2和8.33%,模型的精度较高,并且通用模型的数据范围为12.2~105.6 mg/dm2,较大的数据范围适用于冬小麦和玉米各关键生育期Chl-S的估算。该研究为Dualex实现冬小麦和玉米叶绿素含量监测和估算提供校准模型,为及时了解作物养分状况及作物营养诊断提供了参考。
- 李振海王纪华贺鹏张勇峰刘海英常红徐新刚
- 关键词:叶绿素作物SPAD冬小麦
- 基于GIS的猕猴桃土壤养分评价与施肥建议模型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该论文以陕西省周至县为例,基于GIS技术,得到土壤养分的地域分布模型和适宜性等级划分;针对猕猴桃的生育特性,建立了养分需求模型;针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点,给出具有决策指导意义的施肥建议,以提高猕猴桃果品的品质和产量;研制了基于施肥建议模型的果树施肥信息系统。该方法实现了GIS支持下的基础土壤养分数据的空间化、可视化、系统化管理,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连续性的养分分布模型的构建,并对不同地域的施肥建议进行了可视化输出。该方法是实现“数字农业”和“精准施肥”目标的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朱红春张蕾刘海英张继贤
- 关键词:GIS土壤养分施肥猕猴桃
- 基于Condor的遥感数据分布式处理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遥感系统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展,致使海量遥感数据快速处理的要求与处理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利用分布式的处理策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分析遥感图像数据处理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运用Condor建立了实用性的分布式处理软硬件环境,编写了适宜于该环境应用的基本遥感处理的算法模型和任务描述脚本,实现了遥感数据基本处理的分布式操作,最后对分布式环境下的遥感数据处理性能进行了分析。
- 朱红春刘海英江涛王琳
- 关键词:分布式遥感数据CONDOR
- 高分辨率影像分类的最优分割尺度计算被引量:18
- 2015年
-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与信息提取中存在的难点,基于不同目标地物在高分辨率影像上具有对应最优分割尺度的基本思想,该文在分析现有最优分割尺度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权均值法结合最大面积的最优分割尺度的确定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了高分辨率影像分割实验,获取了对应典型地物的最优分割尺度数值范围,实现了典型地物的信息提取;并运用样本点检验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分类的精度结果。结果表明:基于加权均值与最大面积相结合的最优分割尺度计算方法,应用于面向对象高分辨率影像信息的提取具有较为理想的精度。
- 朱红春蔡丽杰刘海英江涛
-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