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勋

作品数:4 被引量:8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遗传算法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定位
  • 1篇地震观测
  • 1篇东北缘
  • 1篇遥测台
  • 1篇遥测台网
  • 1篇震波
  • 1篇震级
  • 1篇震级偏差
  • 1篇振幅
  • 1篇振幅比
  • 1篇台网
  • 1篇前兆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青藏高原东缘
  • 1篇面波
  • 1篇面波震级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4篇张树勋
  • 2篇周民都
  • 2篇张元生
  • 1篇张小美
  • 1篇魏德红
  • 1篇张昱
  • 1篇范兵
  • 1篇石雅鏐
  • 1篇郝臻

传媒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高原地震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三维速度结构被引量:47
2006年
本文用1980~2000年M≥1.5的2032个天然地震事件的38052个P、S、Pm、Sm、Pn和Sn震相到时及人工地震测深给出的Moho面形态资料,利用地震层析技术反演了32°~40°N,100°~108°E区城内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从层析成像图象中可以得到,本区的地壳可分成4个层位.第1层(埋深约在0~3km)为沉积层,速度梯度约为0.2s^-1;第2层(埋深约在3~17km)为上地壳,其顶部速度梯度约为0.1s^-1,下部速度横向变化较大且存在低速块体;第3层(埋深约在17~36km)为中地壳,速度梯度约为0.03s^-1;第4层(埋深约在36km-Moho)为下地壳,是一个契形层,总的趋势是西厚东薄,青藏高原较厚逐渐向部尔多斯地块和扬子准地台方向变薄,各处的地震波速度拂度不尽相同.
周民都张元生石雅鏐张树勋范兵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层析成像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42
1999年
把遗传算法应用于地震定位,并与Powell算法和传统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地震定位中所给出的发震时刻精度较高,震源深度较可靠,对非 包围地震定位效果较好。
周民都张元生张树勋
关键词:地震定位遗传算法POWELL算法地震观测
兰州台网震级偏差的讨论
1999年
利用兰州遥测台网Dk—1仪记录到的地震,对其测定的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存在的偏差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发现,该仪器记录的近震级(ML)系统偏高,西藏地区的面波震级(Ms)偏低,国内其它地区及国外地震的面波震级(Ms)基本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给出校正值,利用校正值对上例地震重新计算,偏差明显降低。
张昱张树勋
关键词:近震震级面波震级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波数字资料几种振幅比的前兆测定被引量:1
2005年
根据兰州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祁连山中东段的地震资料,利用近震的几种体波及地震波初动的3种振幅比:尾波振幅比、纵波与横波振幅比、初动纵波与横波最大振幅的振幅比的4个振幅比参数rco、Rco、Sco1、Sco2,对该区的2000年6月6日景泰MS5.9地震、2001年7月11日肃南MS5.3地震和2000年9月12日兴海MS6.6地震及余震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强震前各类振幅比会出现高值异常,振幅比参数出现异常后大部分大约1~4个月发震.振幅比参数Sco1、Sco2对应地震关系更明显,说明初动纵波的振幅比由于最先到达,它不受其他波迭加的干扰,能较好的反映孕震区的信息.
张树勋魏德红张小美郝臻
关键词:地震波振幅比前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