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雅丽

作品数:17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1篇妊娠
  • 6篇妊娠期
  • 3篇妊娠期糖尿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孕妇
  • 2篇妊娠期糖尿病...
  • 2篇妊娠晚期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剖宫产
  • 2篇晚期
  • 2篇高危
  • 2篇病患
  • 2篇产妇
  • 1篇代谢
  • 1篇单绒毛膜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机构

  • 17篇宝鸡市妇幼保...
  • 1篇铜川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张雅丽
  • 10篇马颖
  • 4篇王晓静
  • 4篇郭咏梅
  • 3篇郭永平
  • 2篇赵雪卉
  • 2篇李园春
  • 2篇赵晶
  • 2篇杨亚莉
  • 1篇庞伟斌
  • 1篇宋文侠
  • 1篇张朝红
  • 1篇陈丽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健康...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肝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2022年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方法】回归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诊治且行FET的3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414个FET周期,根据是否妊娠成功分为妊娠组(232个周期)与非妊娠组(182个周期),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FET周期妊娠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将独立影响因素纳入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Bootstrap法内部验证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414个FET周期中232个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56.04%(232/41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0岁、降调人工周期、优质胚胎数3枚为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年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优质胚胎数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次的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4.842,P=0.774;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38~0.827)。【结论】基于FET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与区分度,可为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判断提供一定指导价值。
李园春马颖张雅丽陈建虹庞伟斌周丽
关键词:胚胎移植妊娠率
补肾疏肝汤联合甲磺酸溴隐亭片治疗对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PRL、FSH及孕酮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汤联合甲磺酸溴隐亭片治疗对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及孕酮(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治疗,研究组64例给予补肾疏肝汤联合甲磺酸溴隐亭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激素(PRL、FSH及P)水平,统计2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眩晕、乏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PR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血清FSH及P水平均较显著升高(P <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期间,研究组恶心呕吐、腹泻、眩晕、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疏肝汤联合甲磺酸溴隐亭片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王晓静张雅丽马颖
关键词:补肾疏肝汤甲磺酸溴隐亭片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孕酮
一种中西医妇产科中药熏洗装置
本发明属于中药熏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西医妇产科中药熏洗装置,包括熏洗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熏洗组件底部的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控制加热管对加入的药液加热,使用者端坐于熏洗板上,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经过加热管的加热使...
王晓静赵雪卉张朝红郭永平 张绒绒马颖张雅丽赵晶 谢玲娟
孕期摄入叶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孕妇在怀孕期间补充叶酸时间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该院分娩的32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在妊娠期间的临床资料,其中未服用叶酸的105例孕妇为对照组,在妊娠早期2个月内开始服用叶酸的112例孕妇为早期服用组,妊娠3个月后服用叶酸的103例孕妇为晚期服用组.监测每组孕妇产前叶酸量及同型半胱氨酸并记录每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例数.结果对3组孕妇产前体内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早期服用组和晚期服用组孕妇产前叶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测定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早期服用组与晚期服用组之间产前叶酸量及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服用组和晚期服用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服用组和晚期服用组婴儿早产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较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服用组和晚期服用组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且早期服用组高于晚期服用组(P<0.05).结论合理适量服用叶酸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积极意义.
张雅丽马颖谢玲娟
关键词:叶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
子痫前期与GNA12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NA12)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E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行正常孕检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Massar 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分析两组胎盘外周血DNA样本中GNA12启动子8个Cp 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m RNA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胎盘DNA样品中,73位点、109位点、185位点及204位点的GNA12甲基化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样品中73位点和185位点的GNA12甲基化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NA12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与GNA12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降低相关,可对胎盘和外周血进行基因检测,且外周血检测更加便捷,对PE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马颖郭永平张雅丽唐丽
关键词:子痫前期DNA甲基化信使RNA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特点及其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8年4月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AFL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可能影响患者死亡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例AFLP患者分娩后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13.8%。80例AFLP患者年龄平均(26.8±4.6)岁;孕(34.2±7.8)周;经产妇28例,占35.0%;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典型消化道症状18例,占22.5%;有出血倾向者47例,占58.8%;出现黄疸16例,占20.0%;肝性脑病7例,其中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2例;16例患者采用人工肝支持,占20.0%;确诊为AFLP后1周内终止妊娠者60例,占75.0%;产后出血(521.9±301.3)mL;超声检查显示肝区弥散性亮度升高者43例,占53.8%,72例显示肝区弥散性密度增高,表现为雪花状,54例肝区回声强弱不均,肝深部实质回声减弱,25例出现肝萎缩;所有患者的生化学检查均出现异常。单因素分析发现,肝性脑病、1周内终止妊娠、典型超声征像、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与患者死亡预后有关(P<0.05)。将8个变量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肝性脑病(OR=0.961)、终止妊娠超过1周(OR=1.011)、低PLT(OR=1.101)、低Fg(OR=2.674)和高PT(OR=3.076)是AFLP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FLP无特异性前驱症状,病情较重。肝性脑病、终止妊娠超过1周、PLT(<81.51×10~9/L)、Fg(<0.78g/L)和PT(>22.89s)是AFLP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早期防治,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郭咏梅张雅丽陈丽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
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偏少孕妇羊水成分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偏少孕妇羊水成分变化特征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异常患者109例,其中羊水过少78例(羊水过少组),羊水过多患者31例(羊水过多组)和40例羊水正常孕妇(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的羊水生化指标并随访临床妊娠结局。结果:①羊水过少组的羊水葡萄糖(GLU)、Na^+、Ca^(2+)、渗透压(Osm)均低于另外两组,Crea高于另外两组(P<0.05),3组的K^+、Cl^-、二氧化氮结合力(CO2-CP)、尿素(Urea)、总蛋白浓度(TP)等比较无差异(P>0.05)。②羊水过少和过多的两组剖宫产率(89.7%、87.1%)、胎位异常、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37.5%)(P<0.05),而羊水异常两组间无差异(P>0.05);羊水过多组的产后出血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3组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无差异(P>0.05);羊水过少组、羊水过多组胎儿宫内窘迫(29.5%、19.5%)及新生儿窒息率(32.1%、19.4%)高于对照组(2.5%、2.5%),且羊水过少组高于羊水过多组(P<0.05)。26例(76.5%)羊水过少者经治疗后好转,且剖宫产率、胎位异常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10例(32.3%)羊水过多者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妊娠晚期特发性羊水偏少具有明显的羊水成分含量变化和生化内环境紊乱,易导致剖宫产、围产儿缺氧或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
王晓静马颖张雅丽
关键词:妊娠晚期羊水生化成分
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72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妇科检查确诊,其中36例患者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吟保守治疗,另外36名患者经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症状具有高度隐匿性,需积极通过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等手段明确病情,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郭咏梅张雅丽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
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D、E水平与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4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按计划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女性1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20)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76)。测定两组血清维生素A、D、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危险因素,并分析血清维生素A、D、E摄入情况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与TSH水平呈负相关性,与FT4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73、-0.742、0.653、0.695,P<0.05);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TSH水平呈正相关性,与FT4水平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24、-0.561,P<0.05);年龄较大、初产妇、孕前BMI较低、妊娠期贫血、血清维生素A低水平、血清维生素D低水平、血清维生素E高水平是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介于1.076~3.672之间,P<0.05)。维生素A不足的孕产妇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宫缩乏力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维生素A正常者,维生素A过量的孕产妇早产和流产发生率高于维生素A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介于14.577~74.862,P<0.05);维生素D不足的孕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维生素D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5);维生素E不足的孕产妇流产发生率高于维生素E正常者,维生素E过量的孕产妇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维生素E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介于7.349~28.161之间,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A、D低水平和维生素E高水平是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合理摄入和补充维生素A、D、E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谢玲娟张雅丽赵雪卉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晚期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单绒双羊与双绒双羊双胎产妇分娩孕周与分娩方式选择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单绒双羊)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绒双羊)双胎产妇分娩孕周和分娩方式选择及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8例非复杂性双胎妊娠的产妇资料,其中单绒双羊双胎21例为M组,双绒双羊双胎107例为D组。记录两组临床基本情况,比较分娩孕周、妊娠期并发症与合并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等情况,对两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选择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组阴道分娩1例(4.76%),D组4例(3.74%)。D组产妇不良结局的发生率(19.63%)稍高于M组(14.29%),但无显著性差异(χ~2=0.98,P>0.05)。M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76.19%)显著高于D组(4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P<0.01)。M组孕<35周分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率明显高于孕36~37周(χ~2=23.24,P<0.01);D组孕<35周分娩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ICU入住率与其他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孕36~38周分娩者(χ~2值分别为11.23、17.65、17.24,均P<0.01),并且孕37周分娩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显著低于孕38周分娩者(χ~2=13.17,P<0.01)。结论单绒双羊双胎与双绒双羊双胎者在孕36~37周分娩时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低,应按照孕妇宫内双胎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更为适宜的分娩方式,尽可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马颖张雅丽王晓静李园春
关键词:分娩孕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