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博伦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亚硝态氮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氨氧化
  • 1篇缨帽变换
  • 1篇影像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生物过程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羟胺
  • 1篇硝化
  • 1篇进样
  • 1篇河流
  • 1篇河流沉积物
  • 1篇反硝化
  • 1篇非生物
  • 1篇氨氧化
  • 1篇N2O
  • 1篇NO2^--...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3篇颜晓元
  • 3篇李博伦
  • 1篇遆超普
  • 1篇夏永秋
  • 1篇赵永强
  • 1篇李晓波
  • 1篇马兰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Landsat 8陆地成像仪影像的缨帽变换推导被引量:42
2016年
针对Landsat 8陆地成像仪影像,该文提出了一种缨帽变换系数的推算方法。利用准同步的Landsat ETM+影像缨帽变换结果为目标值,采用普鲁克算法对不同地理分布下的陆地成像仪影像样本点的主成分轴分别进行旋转,得到相应的初始变换系数;通过广义普鲁克分析对所得初始变换系数进行平均化,并以格拉姆-施密特算法保持其正交性,最终得到基于陆地成像仪大气表观反射率数据的缨帽变换系数。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陆地成像仪变换系数相比,该文提出的缨帽变换精度相对较高,误差较小,变换后的不同地物覆盖类型具有更好的可分性。
李博伦遆超普颜晓元
关键词:缨帽变换主成分分析
土壤中羟胺和亚硝态氮非生物过程对N_2O排放的贡献被引量:5
2016年
羟胺(NH_2OH)和亚硝态氮(NO_2^--N)均可以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但是同一土壤中其对N_2O排放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高压灭菌和室内培养方法,测定了采自6个不同地点的农业利用土壤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添加NH_2OH或NO_2^--N后N_2O的排放量,以研究土壤中NH_2OH和NO_2^--N非生物过程对N_2O排放的相对贡献及其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NH_2OH非生物过程产生的N_2O贡献介于6%~73%,NO_2^--N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占的比例为3%~236%;在pH<7的衢州茶园、鹰潭旱地、常熟菜地和海伦旱地土壤中,添加NO_2^--N后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比例大于添加NH_2OH的处理,但是在pH>7的常熟果园和封丘旱地土壤中则相反;pH是影响NH_2OH和NO_2^--N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的关键因子,添加NH_2OH处理中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占N_2O总排放量的比例与土壤pH呈正相关(p<0.05),而在添加NO_2^--N处理中呈负相关(p<0.01)。上述结果说明,NO_2^--N在偏酸性土壤中可能主要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_2O,而在偏碱性土壤中主要通过生物过程;NH_2OH则与之相反。
马兰李晓波李博伦颜晓元
利用膜进样质谱同时测定河流沉积物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被引量:8
2014年
为深入了解水体脱氮过程及机理,结合膜进样质谱(MIMS)和15N同位素配对技术(15N IPT)测定太湖地区西部六条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潜势,即将15N标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加入到混匀沉积物的上覆水中进行培养,用MIMS直接在线测定培养过程产生的29N2和30N2。结果表明,用MIMS测定29N2和30N2的产生速率是合适的,应用该方法在太湖地区西部研究河流的测定值与已报道的相关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河流沉积物反硝化和总脱氮潜势范围分别为(18.5±2.8)~(133.2±27.1)μmol N·m-2·h-1和(30.0±2.4)~(161.1±30.4)μmol N·m-2·h-1,其中反硝化脱氮贡献率在(61.3±4.5)%~(83.2±2.1)%之间,二者都表现为由研究区域西北部向西南部递减。河流沉积物厌氧氨氧化潜势范围为(10.4±2.3)~(28.0±4.4)μmol N·m-2·h-1,其脱氮贡献率在(16.9±2.1)%~(38.7±4.5)%之间,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率的空间变化趋势与反硝化潜势相反。相关分析显示,沉积物的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研究区域河流沉积物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作用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表明,MIMS和15N IPT结合的方法避免了复杂的脱气步骤可能带来的分析误差,同时具有测定直接、所需样品少以及测定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淹水环境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同时测定,在今后深入开展水体氮循环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区域河流沉积物脱氮过程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且脱氮过程以反硝化作用为主,但厌氧氨氧化的脱氮作用也不容忽视。
赵永强夏永秋李博伦颜晓元
关键词:沉积物反硝化厌氧氨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